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来去这被爱的一生——读《康震讲苏东坡》有感

发布时间:2019-11-20    作者:文/孟一凡    点击: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

终于在最后一页字画上句号之后,跟随着康震老师走过苏东坡一生的印记,闭上眼睛,这个千年之前的身影如就在我的眼前,左手诗词、右手书画,潇洒从容地在文化长廊里,彬彬而来。

的确,潇洒,是我拜读康震老师的《康震讲苏东破》之后最强烈的感受,苏东坡的一生将这两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而我更能体会到是在康震老师的笔下苏轼所能具备的潇洒的资格,那便是苏轼自始至终都拥有这被人爱的一生。

生于一个有书香气息的门庭中,自不缺乏对苏轼爱的教育,母亲程夫人对苏轼的教育充满着理解与尊重,着为苏轼后来的可成的功名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书中提及到苏轼儿时曾问母亲,如果他成为范滂这样的人母亲是否愿意时,程夫人答道;“你若能成为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对话之间,可以见得程夫人对苏轼的爱纯粹而永恒。而父亲苏洵将自己毕生所学传于苏轼兄弟,并严要求的引领二人做学问,使二人的文学造诣更上一层楼,“胜过乃夫而雏凤清于老凤声”了,这也为苏轼之后名扬天下做了很大的铺垫,以至于五十年后,苏轼在海南还记录下了梦见父亲检查读春秋的紧张神情,“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语心不舒,坐有如挂钩鱼”。

年少纵有长于他人的才气,但未能保证在苏东坡的仕途中是一帆风顺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乌台诗案让他锒铛入狱,绝望之时,他提笔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为了因。’让我能体会出身处狱中的苏轼是如何的力不从心,才会表达出与兄弟的诀别之意。然而,来自各方面要求赦免苏轼的呼声也未低伏,反对派中的退休大臣、在职中的立派大臣纷纷上奏救助,就连处于政治立场对立面的王安石也不远千里向宋神宗写信为救助苏轼求情。可以说,为苏轼劫后余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释放当晚,怀有乐观主义的苏轼一句“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其有因”满怀释然。

在政治生涯中的苏轼有着受人爱戴、常被仁义之士救危解难的一生,虽免除性命之灾,但也遭遇了失意文人无一幸免的贬谪。连苏轼自身也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这起起落落中,妻子伴随了苏轼一生的坎坷、艰难、光荣、辉煌,不离不弃地与他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谚语说过,“诗人就是情人”,苏轼也自认为是“多情多感”的人,也正是这些情感的积淀,成就了苏轼许多流传千古的抒情诗篇,编织出了苏轼文化人格中一个重要的侧面。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苏轼是幸运的。第一任妻子王弗静敏有识、矜持有稳静的性格与苏轼坦率豪放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却又能相辅相成。王弗常以自己洞察世情的慧心,时时照顾着苏轼,每当有客人来访,王弗就会“立屏间听之”过后帮助苏轼明辨人情是非。对苏轼的帮助很大。因于此,在王弗去世十年后,四十岁的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动人词句,可以见得这“十年记梦”的深挚情爱。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妇德皆修、质朴贤惠,精心照顾这一个家,全心全意体贴丈夫。面对丈夫翻天覆地的生活境遇,王闰之不改声色,她安于忧患、劳而不怨、并对丈夫的日常起居和习性爱好了如指掌。陪伴着苏轼走南闯北的王闰之,共度宦海沉浮的艰难岁月,让苏轼潜默之间有了依靠,在巨大的精神压迫下存在着被人关怀的温情。

第三任妻子李朝云知心忠敬、敏而好义。只有朝云随苏轼南迁惠州,成为他流放生涯中忠实的伴侣。为感念朝云对自己的情义,苏轼写下《朝云诗》,其中“不似杨枝别乐天”赞美朝云的不离不弃,以“恰似通德伴伶玄”来感念朝云随他南迁。

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潇洒而又有情怀,应感念这些在其一生中予己尊重、传于修养,敬爱又关怀他的人。也正是这被爱的一生影响着苏轼确实怀着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兴修水利、赈济灾民,造福一方,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足以证明。而那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的自由思想,也是因这一生苏轼被倾注其中的情感塑造成的灵魂。

我敬仰苏轼,也更羡慕苏轼的一生。

责任编辑 张帆

责任编辑:记者团 钟薇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