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工作综述

2022-04-26
作者:文/研究生院 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来源:

十年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决策部署,改革创新,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弘扬核、医和环保传统学科特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学科建设扎实推进

首次实现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华大学历史性突破,成为第一个五部委共建高校。学校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核科学与技术被认定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基础医学被认定为国内一流培育学科。获批“医+核”重大疾病精准防治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全球综合排名2212位,全国排名236位。相继出台《“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南华大学学科建设科技奖励办法》,学科建设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按重点建设、重点提升、重点培育三个层次,对12个一流学科创新团队进行项目制、目标考核式建设,学科建设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科研平台不断提质

新增各级各类科研平台8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46个,市厅级平台40个。2017年获批“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疑难杂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平台”;2018年获批“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科技部“核医结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20年获批“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获批“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获批数连续5年保持增量。

三、科研项目不断突破

新增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稳居省属高校前列;新增省部级项目800余项,医科、工科双双实现首个千万级经费省级重点项目突破。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稳居省属高校第一。新增纵向科研经费近4亿元。

四、军工特色持续彰显

军工资质均得以顺利延续。获批5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获批的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是国家6支核应急救援专业力量之一。获批军工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并取得多项中央军委装备预研专项及单个千万级经费国家国防科工局项目的突破。军工科研总经费共计增加1.4亿元。

五、产学研深度融合

新增横向科研课题立项323项,经费9416万元,其中100万以上的标志性横向课题突破20个,首次实现50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的突破;技术转化金额超过400万元,首次实现金额达250万元的单个发明专利转让合同和150万元的单个发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历史性突破;与中核集团、中国铀业等企事业单位共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20余项,牵头和国家核安全局、中核集团、海南核电共建“核安全与退役治理”协同创新联盟,与衡阳市政府共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举办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培训班,45人获得初级经济人证书。

六、创新成果屡有突破

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在南华大学启用;我校“氡测量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解决了关键器件与仪器“卡脖子”的问题。新增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七、人文社科稳步发展

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其它省部级重大课题4项、重点课题10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8篇;出版学术专著52部。实现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重要突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首次实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历史性突破;承担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行业分析报告”等一批政府委托项目;积极开展社科普及活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八、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学校排名稳步提升:2019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轻大学排行榜;2020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中国大陆高校第79位,2021年晋升到第76名;2019年位列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267位,2022年上升197位,被评为区域一流大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