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和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示范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挖掘育人资源,推动实施“十大育人”工程,不断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向深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瞄准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三全育人”是一项综合改革任务,目标是“育人”,即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学生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南华校发〔2019〕34号),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确定10大专项工作、26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参与单位,统筹全校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夯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出台《南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南华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多个制度文件,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据《南华大学岗位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岗位履职能力考核与评价,将育人功能发挥纳入二级学院综合绩效分配与岗位考核。每年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和总结会,确保“三全育人”相关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二、紧盯问题,出实招见实效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法是“改革”,学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用系统思维、综合举措、配套机制来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在全员协同育人上发力。学校将党政管理干部与思政工作队伍的融合纳入整体规划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建立党政管理干部联系班级制度,评选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激励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参与思政工作实践;着力推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融合,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和实践研究,促进两支队伍资源共享、同心同向,形成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成果;加快推进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学队伍的融合,推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制度,遴选优秀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辅导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成绩评定过程中,辅导员评价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8%。
在全过程衔接上发力。学校对大学生入学至毕业各阶段教育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贯穿大学阶段全过程。针对大学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主题的学业辅导。大学期间,注重学生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压花工艺课堂,推出专家教授“四美”系列讲座(语言之美、文化之美、文学之美、翻译之美),创意墙绘、100米长卷剪纸庆祝建党百年等,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举办各类学生课外竞赛活动,运用“咕咚”智能跑软件辅助学生长跑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围绕学生宿舍区、教学楼教室和校园标志性区域开展“共建美丽南华”生活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开展“圆梦行动”,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实践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季通过赠送《毕业生纪念册》、开展“青春心向党,梦想新起航”主题活动,邀请知名校友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引导广大学生感恩母校、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在全方位文化浸润育人上发力。深化党史、国史、校史教育,让广大师生牢记光荣历史和初心使命;开展急救技能竞赛、核文化节等学校特色活动传承南华精神;为学生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直通车”,将勤工助学基地打造成了南华大学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基地,培育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设立“大学生成才报国奖”“毕业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奖”,打造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等特色平台;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在校史馆设立“疫情下南华人的责任与担当”专题展览区;举办“疫情下南华人的责任与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开学、毕业、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庄重、严肃的庆祝仪式,营造爱校荣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榜样示范、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引导青年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激发活力,提升育人质量
“三全育人”理念下,学校不断激发育人主体活力,通过抓牢课堂主阵地、抓好教师主力军、抓住育人新空间,汇聚育人成效合力,提升育人质量。
抓牢课堂主阵地。一是思政课质量大力提升。学校以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依托,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思政课教学提质创优计划”,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和重点解决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2020年2月11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全国率先主讲的第一堂网络思政公开课《疫情下南华人的责任与担当》,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参与式、沉浸式的课程直播,“火出了圈”,3万余名师生和55万余名网民在线观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二是课程思政全面深入推进。制定《南华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五个一”:开发一批充彰显学校核特色医品牌的课程,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培育一批具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总结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改革经验。目前,学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正有序推进,正在开发21门特色课程、建设1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覆盖全校68个本科专业,惠及3万余名本科学生。三是专业育人、学科育人、科研育人初见成效。学生科研报国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抓好教师主力军。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重视发挥教师育德育人主体作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修订《南华大学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设置方案》,构建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南华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南华教学新星”“南华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行为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职务晋升和年度考核等各项环节中,严肃处理师德突出问题。三是发挥教师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陈国强、冉丕鑫等知名校友回母校作学术讲座、励志报告。丁德馨教授上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获荣誉称号。马军老师荣获全国高校最美辅导员称号,等等。
抓住育人新空间。一是初步建成生活园区育人空间。雨母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和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等校园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把握好网络育人新领域。在省属高校率先开通南华大学学习强国号,打造“南华青年说”等网络思政新品牌,创新搭“网”推进“三全育人”工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积极推行“互联网+教育”的行动,建设空中课堂,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积极打造“南华青年说”等网络思政新品牌,借助“易班”“到梦空间”等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下课不下线。2021年,学校视频类平台围绕“三全育人”工作,策划、摄制优秀师生典型,出现多个爆款视频。衡阳医学院6 人全员考研成功一事经学校官方抖音号和官方视频号等报道后,迅速在全网传播开来,全网综合阅读播放量破亿,登上多个平台热搜榜。辅导员欧雷写给2021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在朋友圈和空间被纷纷转发、评论,迅速在全网传播来开,阅读量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