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核科学技术学院“稻花香下承‘核’梦”暑期实践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在衡南县城关第二小学带来了一堂充满趣味的扭扭棒手工课,为乡村儿童的暑期课堂增添了缤纷色彩。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志愿者黄婷以“猜谜识物”点燃创作热情。“毛茸茸的扭扭棒就像会跳舞的线条!”孩子们在指导下将黄色扭扭棒弯成南瓜造型,绿色扭扭棒盘作藤蔓。不到十分钟,30多个憨态可掬的“小南瓜”便摆满了课桌。随后的蝴蝶制作环节更成为创意竞技场,他们用五颜六色的扭扭棒打造出形态各异、梦幻斑斓的蝴蝶羽翼,小小的课堂里创意悄然生长。

在低年级课堂的创意热潮之外,高年级的教室里同样热闹非凡。志愿者刘雨鑫以洋甘菊标本为引,先给孩子们细细讲解。他边说边拿起扭扭棒,示范如何将铁丝微微弯曲,捏出层层叠叠的放射状花瓣——一朵灵动的“洋甘菊”很快在他手中成型。孩子们围在桌前,跟着小老师们的指导专注创作。指尖翻动间,一朵朵形态各异的扭扭棒洋甘菊“绽放”,仿佛把田野里的生机搬进了教室。


据悉,该团队始终秉持“多元科普”理念。此次引入扭扭棒手工课,旨在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全方位激发乡村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潜能和艺术感知力。志愿者们表示,未来将继续设计更多元化的课程,助力乡村孩子在动手实践与思考探索中收获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