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岩浆喷出来啦!”近日,在衡南县城关第二小学的教室里,核科学技术学院“稻花香下承‘核’梦”团队开展的“魔法火山”实验课,让乡村孩子们亲手模拟出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引发阵阵惊叹。

“大家知道为什么‘火山'会‘生气'吗?”志愿者郑俊贤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堂特殊的科普课上,普通的塑料瓶变成了“火山口”,小苏打、柠檬酸、色素、洗洁精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则成了施展“科学魔法”的关键道具。
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科学家”,分工协作,小心翼翼地将配好的“魔法液”倒入瓶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之到来——当特制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瞬间涌出大量色彩斑斓的泡沫,如同炽热的岩浆喷涌而上。“哇!喷出来啦!”“快看,颜色出来了!”课堂里顿时响起阵阵惊呼与赞叹。这壮观的模拟“火山喷发”景象,不仅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魅力,更在实践中轻松理解了“酸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一核心科学原理。
这堂生动的实验课,将看似复杂的化学知识巧妙地融入趣味十足的操作之中。孩子们亲自动手创造了“火山喷发”的奇迹,在惊叹与欢笑中深刻体会到:原来科学就在身边,如此神奇!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更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据悉,核科学技术学院“稻花香下承‘核'梦”团队扎根基层,持续开展科普下乡活动,致力于通过一个个像“魔法火山”这样引人入胜的实验,为乡村儿童推开科学探索的大门,让科技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