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记
不知从何时,竟形成一种听雨的习惯了。每到一处地方,便会想着何时可以下得一场雨来,好教自己细细的品味一番。细算来,自己也算得听过一些地方的雨了,有的滂沱,颇多气势,细细品来确有千军万马奔腾不息的味道,也有的却轻柔得多,细丝儿的落下,轻轻敲醒花铃,于是各色的花香便漫了出来。不同的雨用不同的心绪去听自然有不一样的味道。但令我心神挂记的还是柳城的烟雨。
其实柳城的雨也不总是烟雨的,若是雨季到了汛期时那雨也下得有些个劲头,此时若上得去水星楼这般小楼明阁的雅处,再静心坐下品得一口茗怕是一生的烦恼丝也斩断了。这雨敲打在朱墙黄瓦上,蹦出清脆的声响成了这世上最美妙的伴曲,与雨中行人闲散的笑骂构成一幅绝好的乐章。
柳城的雨是诗意的雨,十里诗墙给了这座城市深深的底蕴,便连这雨也诗意起来。如烟的濛雨静静悄悄的飘下来落在看诗女子的肩头、秀发、衣物上,蒙上细细的一层白霜,恍惚间如同是从蒹葭中走出的女子一般,那样清白,那般淡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沅水河畔的诗墙便是这佳人,在如诗如画的柳城烟雨中静候了千年。
诗墙的雨清雅,但我却不是常去的。更多的时候我喜欢撑一把旧了的伞在细雨飘飞时去柳城的小街小巷走走,大多是没有目的的漫游,不过却是洗涤心灵的好方法。斑驳的墙头在雨丝儿的浸润下渐渐的变成了厚重的黑褐色,一阶阶走下漫布青苔的石阶,两边是闭了门窗的人家,静默的雨中,不由得令人遐想起了雨巷,一股丁香的清香便在这时弥漫开来,透过鼻息仿佛与戴望舒一同聆听雨的哀怨。于是在这一刻,每一粒尘土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哀愁,使得万事万物都静默在这丁香的雨中。
现在想来已是很久未能遇到这般的雨了,我已很久未能回到柳城了,但这雨中的事物、诗情与流水仍记忆在我脑海深处,这是一股深到骨子里的乡愁。
责任编辑 刘海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