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论坛 -> 正文

校长张灼华在学校五届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23    作者:校长 张灼华    点击: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奋勇迈进

——在学校五届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张灼华

2022319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1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服务“国计民生”办学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一)疫情防控中持续贡献南华力量

2021年新冠肺炎情仍然形势严峻学校坚决遵循省、市各级疫情防控要求,绷紧疫情防控弦,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同时,积极为湖南省疫情防控贡献南华力量。在省内疫情多点散发、持续传播之时,我校共派出3支医疗队近百名医护人员支援张家界株洲宁乡等地,近2000名医学生在省内各地的医院、社区、疾中心开展志愿服务。衡阳医学院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驻申家村帮扶工作2021年被授予“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申家村被遴选为湖南省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湖南省“扶贫印记”纪录片拍摄点。乡村振兴工作启动后,学校选派3名优秀干部入驻隆回县小水塘村,积极开展健康帮扶、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与小水塘村签订500万元大米和食用油定向采购合同;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养殖场、大棚蔬菜基地等;组织附属医院等单位送医送药,进行常见病诊疗检查、肿瘤筛查等医疗服务;积极开展三下乡、支教和各类调研活动;参与衡阳县、石鼓区等“美化乡村墙绘实践活动”项目和多地乡村振兴项目策划与设计。

(三)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成效明显

全年引育高层次人28人、博士177人。6人获批省芙蓉学者,4人获批湖湘青年英才,1人获批湖南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湖南省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资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产出大批成果。容益康教授获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创新引智111计划项目”;刘列教授团队研发了国内第一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肖德涛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得到上级领导肯定批示;旷三平教授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封面头篇推荐;何卫民教授团队研究论文入选ESI全球1‰“热点论文”;冯永、谭庆杰、林英武等多人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atalysis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中国好人”“教书育人楷模”丁德馨、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马军、“全国三八红旗手”喻翠云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四)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建设扎实推进获湖南省推荐19个专业至教育部参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完成6个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线上考查获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三级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省级奖17项、国家级奖3项。获批42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课程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总数居省属高校第三。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0项,立项数排全省高校第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精准支撑”的“双创”教育平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24项、国家级112项。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45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居全省高校第一;在第20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勇夺2金3银,排名省属高校第一。优质生源数量稳步增加,13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招生分数线均有明显提升,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68%,位居省属本科院校第二。新增6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2篇。获2021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

(五)坚持创新引领,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程学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首个经费达千万元的省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项目,首次获批湖南省科学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立项经费2000万,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7项获批国自科项目59项,国社科项目5项,省自科立项199项,连续四年位列省属高校第一一批成果在全球第一座高温气冷堆建设、中-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NICA)大科学装置建设和核退役治理中得到应用。与中核环保、中铁五局、湖南白沙绿岛、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六)坚持依法治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出台《南华大学2021年机构改革及人员“三定”方案》党政管理机构减少10%,内设科级机构减少10%,机关处级干部减少10%,机关管理人员总数减少10%。出台《南华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评审办法》,完成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评审、聘任工作。出台《南华大学人事代理人员职员制管理办法(试行)》,启动首次管理岗位人事代理人员职员制晋升工作。开展教育评价专项制度清理,做好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财务、审计、国资和招投标等工作的制度建设,加强法律事务办建设,推动法治建设落地落细。修订各类评价和奖励办法,细化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办法,管理效能和执行力得到提升。顺利召开南华大学第三次校友代表大会,产生第三届理事会,接受校友和社会捐赠1000多万元。

(七)坚持协同创新,医教研成绩喜人

继续实施“免费医学生”政策,第二批253名“免费医学生”入校就读。推进实施“医+X”改革,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赛道“双金”,是仅有的3所“双金”高校之一。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54.41%。获批湖南省教育厅“医+核”重大疾病精准防治特色优势学科群建设项目,优质医学院建设项目作为湖南省唯一向国家推荐。积极推进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第一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P3实验室。深入实施“4310”计划,组建基础-临床融合教学团队7个。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学、肾脏病学以及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结核病学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百强学科。湖南省荣军医院顺利转隶,南华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成立。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持续提升。

(八)坚持扎实服务,校园建设亮点纷呈

新建高水平实验室2.29万平方米,雨母校区电气计算机楼、三省园学生食堂、三省园3栋学生公寓、松霖学生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完成红湘校区学生宿舍、田径场维修改造等20项专项维修改造项目对全校行道树及重点区域绿植进行救治、养护,新老校区补栽补种面积约8000平方米棚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与资源建设,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和效果一批智慧报修、智慧报账等服务事项实现网上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落在实处各附属医院通过提质改造,加强了医院住院楼和现代化病房的维修建设,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就医体验。

各位代表,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为学校发展奋勇拼搏、辛勤奉献的全校师生员工、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当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离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学科学位点建设还没有达到目标,国家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承接能力有待提高,标志性国家级科技成果还有待突破,治理能力、干部作风、服务态度与效率还有待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南华人在新的一年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1.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教师工作的领导,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抓好教职工理论学习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持续选树宣传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师风案件,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

2.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工作。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结果运用。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精准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要进一步开放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研究和人文思想,不断的创新学校的发展,不要固步自封,凡事要调查研究,向人学习,不断缩小学校发展与高水平大学的差距。全年要引育高层次人才优秀博士超过58人和22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以上,集聚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3.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展国际资源,推动教师境外研修,力争新增3个月以上境外研修经历教师90人,吸引海外高端专家来校开展科研合作,扩大外籍专家和教师在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覆盖面。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深入推进“四新”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探讨教学改革,从教材、教学模式、方式和考试入手,要打破现有的教学瓶颈,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在基础知识、应对能力、逻辑能力、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培养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培养在困难环境下有韧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力争新增国家一流专业10个,新增通过认证专业4个。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5-8门。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其中特等奖2项以上,积极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做实做细学生成长服务工作。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加强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荣誉表彰奖励体系。推进精准资助,完善资助政策。创新美育、劳动教育途径和方式。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抓好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园)区综合改革,推行“文明园区”建设。

3.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用红色文化塑造人,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开展好“青春使命”“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书香南华”等主题文化活动。用榜样力量激励人,积极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好故事好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师生。用特色活动教育人,精心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文艺晚会等校园活动,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弘扬核医精神。推进“清廉南华”建设,在学生中开展清廉文化活动,提升清廉文化育人实效。

4.抓好本科招生就业工作。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优化招生宣传方案,不断提升招生宣传的有效性和渗透率。继续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本科录取分数线核心指标排名在省属高校中有明显提升,主要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或排位有提高。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贯彻就业优先政策,形成全员参与的“大就业”格局,力争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省属高校中排名前二。

5.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多渠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博士招生达到80人,实现博士、硕士总体招生2200人以上,增加硕博连读招生数量持续提高生源质量,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率达到60%。深化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第一责任人意识,健全研究生导师权责机制,加快提升导师队伍素质能力水平。促进科教融合,浓厚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研究生学术活力与创新能力。确保研究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2%以上。

(三)大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1.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做好学科建设,关键就是创新,我们要在临床医学、资源与环境申报博士点上下工夫,同时也要在土木工程、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博士点上做好准备,特别是在平台建设上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军工实验室为龙头,要做实做强,什么是做实做强?就是要有自我生存和引领的能力。在人才包括杰青、长江、优青、青长、院士或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有所突破,所有的重点实验室都要做强做大。要严格实施淘汰制,对国家有贡献的,要大力支持,没有贡献或者没有发展的实验室,要坚决淘汰。培育临床医学进入ESI 排名全球前 1‰,确保药理学/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做好博士点、硕士点的周期性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

2.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资源整合,抓好科研平台建设。加强“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医用核素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组织国家自科基金杰青、优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科重点项目、国社科重大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积极申报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军工项目等,争取获国家级立项80项,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立项20项,力争科研经费总数达1.4亿元。

3.强化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深化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持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加强国家级三大成果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培育工作。协同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成立中核四〇四-南华大学退役治理与后处理研究中心,与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共同推动核安全治理现代化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建设好激光应用创新研究院。做实南华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激光智能制造、癌症诊疗、核应急机器人、氡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成果转化。

(四)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提升医学教育核心竞争力

1.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继续实施“免费医学生”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X”改革,做实现代医药产业学院深化基础医学(药学)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医生培养。狠抓培养质量,将执业医生考试通过率列为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学院教学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推基础-临床融合发展,巩固拓展医学临床研究“4310”计划实施效果。继续加大全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紧缺专业硕士培养力度特种医学、放射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要有突破。扎实做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点申报和建设工作。

2.深入推进高水平附属医院建设。深化推进附属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抓好附属第七医院建设,通过国家荣军医学中心的建设,成为全国荣军优抚医院的标杆。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要有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完成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和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重大疫情救治中心要做好传染性疾病、公共卫生学科方面的建设。以临床能力建设为中心,积极培育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突破,新增2-3个专科排名进入全国百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长沙我们要有差异性的发展,在衡阳要全面引领,推动附属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得到明显提升。积极筹备成立口腔医学院和口腔医院

(五)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办学资源和空间

1.做实省部共建。充分发挥五部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华大学资源优势,深入探索“所院结合创新发展”,构建好发展共同体。做实委(部)省共建行动方案,主动加强与五部委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相关司局(厅)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标对表部省共建2.0方案,力争实现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华大学的目标。

2.加强校友工作。完善校友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架构,提高服务校友水平。加强与海内外校友联系,更新完善校友数据库;加强校友分会建设,办好校友会议、校友返校活动、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等。加大优秀校友宣传力度。完善发挥教育基金会功能,鼓励校友和社会各界设立奖教奖助学金,为学校发展汇聚资源。

3.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各类涉外项目立项数居省属高校前三。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探索本科、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国际合作新模式,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出境研学,力争本科生赴国(境)外交流人数129人,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76人。实现年度招生留学生65人。优化港澳台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加强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课程建设。

4.推动长沙基地建设。依托附属第七医院,做好基地整体发展规划,谋划建设长沙新的医学院、未来医学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研究院在今年要进行全面的立项继续做好长沙教学实践基地资源的配置与维护管理工作,为师生实习实训和教师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六)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的目标是服务能力的增强,服务能力,就是要开拓视野和扎实工作。格局要向上拓展,工作要往细想,一切改革都要围绕这样一个目标。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抓好中央《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落实落地,积极申报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改革教师评价,突出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等制度要求,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加强过程考核,探索考试制度改革。改革用人评价,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人岗相适,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2.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改革与发展。制定并实施《南华大学“八五”普法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加强风险防控。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依法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和校办企业管理与改革工作。

3.深化目标管理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发挥目标管理指挥棒的作用,出台对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不同岗位的考核指导意见,明确具体职责和任务,强化执行过程的督查督办,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严格奖惩,坚决惩治不作为慢作为和懒政怠政,释放二级单位活力,激励教职工担当作为。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建立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绩效分配体系。优化职称评审和聘期考核等办法,形成正确导向,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实校院两级管理,提高学院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与实验室管理。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改革,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科研用房收费制度,启动科研用房收费工作。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全面铺开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实验室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完善管制试剂全过程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强化管理队伍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5.强化财务、招投标与审计工作。实施“四省一暖”财务服务模式3.0版。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科学编制预算,逐步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以资金为纽带,优化财务管理,科学调度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健全政府采购内控制度为抓手,做好学校采购和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合力作用,强化内控联动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决算绩效审计、工程审计等,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强化审计整改督查,对问题实施动态管理,实行“对帐销号”机制,提升审计成果运用。

(七)建设美丽校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1.要办好十件实事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师生幸福感获得感,重点做好十件实事:①红湘校区棚户区改造住宅新楼开工建设;②红湘校区老旧小区改造要见到成效;③掌上移动校园正式运行,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④雨母校区图书馆正式开放;⑤红湘校区咖啡屋建成为师生服务;⑥推进二级单位用电、科研用房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改革;⑦教职工“幸福午餐”持续改进;⑧雨母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室内体育馆、篮球场正式启用;⑨“零星维修品质年”要落在实处,坚决实现。附属第七医院荣军优抚事业有新发展。

2.强化安全稳定保障。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应急防控体系,推动“三防”建设提质升级加快门禁系统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多种类型的消防培训和反诈骗宣传。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禁毒宣传,筑牢禁毒防线。加强校地、校警联治联管联动,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3.大力推乡村振兴工作。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发挥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开展“三下乡”、支教、义诊等活动,着力加强产业振兴、消费振兴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帮扶点小水塘村的振兴工作。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开展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支援全省乡村医疗。加强环境保护、乡村规划、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相关工作,要科学的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4.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要求,健全反应灵敏、行动迅速的学校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好校园封闭式管理要求,严格人员和车辆进出管理。严格管控各类聚集性活动。要强化教室、食堂、超市、快递点等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加强对保安、餐饮和基建等各类临聘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定期核酸检测等要求。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要持续完善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持续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工作。各附属医院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要做好临战准备,应对突发应急事件,适应国家对我们的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奋勇迈进,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