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故事 -> 正文

核技术教研室:卓越之路

发布时间:2013-06-28    作者:刘红利  莫叶 周峰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在南华,有这样一支教研团队:他们秉承“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谨遵“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孜孜不倦地践行着教学和科研,以不懈的拼搏与努力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十一五”核工业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湖南省优秀教研室”等荣誉称号,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自己的卓越之路。这个团队就是核技术教研室。打造金牌师资团队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核技术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选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技术2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核技术应用》、《核分析技术》、《加速器原理》等30余门专业课程。
  该教研室教师在承担专业课和实验课教学之余,还结合教学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现有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近三年来,该教研室教师还承担了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3项;获得省教学成果奖2项,正式出版教材和实验教材11本,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同时,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所深造学习,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有6位教师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项培训,具有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环保部认可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教师资质。一些专业教师紧缺,教研室采取引进与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以老带新等方法,收到了明显成效。
  为了满足国民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国防、工业、环保、农业、医疗对核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教研室教师不断改革教学体系,扩大专业适用范围,使培养的学生不仅满足核工业建设的需求,同时也适用社会各方面的需求。通过多年努力,在教学内容、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高校核学科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国管专业以及湖南省重点专业;“核技术”专业被评为国防特色紧缺专业。2007年,该教研室获“核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2009年底,先后获得核技术及应用硕士、核能及核技术工程硕士、核技术及应用高校教师硕士以及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等学位授予权。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发展需要该教研室积极开展核类专业人才“3+1”培养模式的探索。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依托湖南省高校“核测控技术与核安全防护”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氡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北京核仪器厂、西安核仪器厂、上海申核电子仪器厂等著名研究院所和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或联合培养协议。每年送数百名本科生分别到各个教学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派遣多名在读研究生到各个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及学位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在培养高层次、综合型的优秀人才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规范化、系统化,课题组还全面推行了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学生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年来,学生在大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奖28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获得“挑战杯”湖南省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3项, 衡阳市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营造了学生创新氛围,人才培养应用效果显著。
  除了对本科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该教研室教师也注重本科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部分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除了每年向全国985、211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的研究生之外,还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研究院或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院校或企业实行培养资源共享,建立联合实验室,承接部分研究项目,认可部分所修课程学分等。
  该教研室教师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行业的技术水平。教师研制的氮-13监测仪已经成功应用于核电站和核潜艇,并被中核集团列入以后核电站的加装设备计划,为核电站监测仪器国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氡及其子体刻度与实验装置、固体氡/钍射气标准源、PCMR-1型连续测氡仪、NR200A型氡子体连续测量仪等在我国各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多功能快速测氡仪、氡及子体个人剂量计在我国铀矿山退役评价及矿工氡剂量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研制的瑞尔康环保防氡乳胶漆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被建设部推荐为小康住宅推广产品,在涂料防氡和内墙装饰、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最新研制的“核技术综合实验平台”是专为核类学科实验教学设计,可进行射线的吸收、屏蔽、距离平方反比等综合或验证性实验,及料位计、液位计、厚度计等设计性实验,把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更好地展示给学生,填补了国内这一类实验教学设备的空白。教研室通过实验室技术资质的认定,面向社会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其中“X-γ个人剂量”这一项目每年面向湖南省医疗系统开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服务达到2000多人。教研室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快放射性工作人员及核电人才的培养。
  一次次荣誉的获得,一项项科研成绩的取得并未止住他们追求卓越的步伐。不浮躁,他们静心钻研;不骄傲,他们承载着以往的荣誉,继续破浪前行。
责任编辑:曹正平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