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院部传真 -> 正文

【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举办南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楚岳节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18    作者:文/贺渐尧 刘子强 图/匡洋洋 易明    点击:     

为促进学科交流,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提升科研素养,增加学术交流机会,11月16日,南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楚岳节分论坛——“智汇环核·创享未来”跨学科融合创新论坛在核学楼报告厅举行。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志伟为分论坛致开幕辞。他表示举办楚岳节是为了增添研究生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跨学科的融合不仅是学科间的碰撞与融合,更是思维方式之间的融合,需要我们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具有跨学科的社会人才。

论坛分上下午场。

上午场,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高贝贝分享了关于太阳光驱动废水资源化与器件研究的相关工作——利用太阳光,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获取清洁能源。核科学技术学院的陶璐燕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寻找D介子衰变到末态含KK的半轻衰变,并测量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分支比;同时,她也介绍了我国首台大型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及北京谱仪III。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达奇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究课题——在动态-静态联合加载下,岩石裂纹扩展受到裂隙角度、加载速率和静压水平的显著影响。

下午场,由来自核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赵旭、胡少华,以及来自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张申琛分享了个人科研成果。赵旭向大家展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基于纳米级系统芯片的卷积神经网络单粒子效应失效机理研究,并开展了基于28nm和16nmSoC的多种卷积神经网络系统模型的a粒子和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实验,并采用仿真故障注入的方法对卷积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模拟单粒子效应研究,该研究为国产AI智能芯片在高可靠、长寿命应用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理论依据。张申琛采用了实验室实验和离散元法建模研究了五种孔形状,以及它们对岩石类材料在压缩剪切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裂纹过程的影响。胡少华向大家展现了他的成果——基于数据物理混合驱动的针射气室状态参数高效调控预测方法研究,他创新性地将数据物理混合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核技术领域,建立的钍射气室状态参数的精准调控预测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预测周期长、预测误差大的难题,为下一步建立高可靠的智能化针射气室奠定基础,对进一步提高我国220Rn及其子体的计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结束后,分享者们与现场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

刘玉强教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地质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产学研促进委员会党委委员、中国地热与温泉协同创新平台名誉理事长、中国陨石科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席、中国矿联原专职副会长、总工程师、中国矿联原绿色矿山促进委员会会长、湖南省矿业协会名誉会长。论坛上,刘玉强从新时代国家教育新政出发,引导同学们感悟“我的学习人生”,鼓励大家抓住时间学习,做有意义的事。

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珍平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论坛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期望每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都能够积极参与分享交流,将科研精神传递给每个南华学子。陈珍平提出,未来应多举办此类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此次论坛由南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由核科学技术学院与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联合承办。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婵娟,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科研办李会娟参加及承办学院的研究生代表。

责任编辑 王灿阳

责任编辑:核科学技术学院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