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研讨  -  正文

坚持育人为本,努力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1-09-17    作者:彭国文    编辑: 新闻网管理员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在去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就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大会并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同时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校正在大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在院长和部长的带领下,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以及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强化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的学科特色,以培养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积极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激发学院、学科、导师和研究生创新动力,充实内涵;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卓越;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研究生院一名职工,本人将按照研究生院统一的安排(一建二提),瞄准年初考核目标,与研究生院全体老师一道,加快深化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推南华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系统科学地整理、规范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落实相关政策,12月底完成文件修订工作或框架制定工作

1、修订《南华大学博士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基础上,组织各学科(专业)调研省内外高校分类别分层次培养要求及学位标准,邀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校外同行专家进行论证(专业学位还需要邀请业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论证),分学科(专业)修订我校博士与硕士研究的培养方案。

2、制定《南华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和《南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为加强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与监控,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强化产教融合,实施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结合学术型与专业型博士硕士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分类别制定《南华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和《南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对培养目标、学制、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硕士生的指导和管理、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分流淘汰、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进行规范管理。

3、全面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出台《南华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4、充实完善《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制定《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分流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办法》、《南华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二、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创新能力

1、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进一步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考核,适当提高创新能力考核在复试环节中的比重;

2、6月底前修订2021版培养方案,优化学科前沿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好学校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等资源,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各学位点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力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3、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内)重要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学术竞赛,激发其创新热情,拓宽视野;推动研究生中短期出国留学,鼓励研究生申请出国留学项目;积极引入优质的海外教育资源,支持引进海外名师和开设国际化课程。

三、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1、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适当提高实践能力考核在复试环节中的比重;

2、建设好现有省级、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做好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依托国防工业、核工业、医学院所与湖南省相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争取新增3-5个省级多专业领域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

3、将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取得有机衔接;

4、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通过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的建设积极引入行业企业资源,以联合研发项目为抓手,推动研究生和导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提升专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