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杨飞教授带领团队发现藻毒素与镉联合暴露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相关原创性研究成果以“Microcystin-LR Combined with Cadmium Exposures and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entral China”(藻毒素联合镉暴露与慢性肾脏病患病风险:一项华中地区的病例对照研究)为题在国际环境医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IF=11.357,自然指数期刊)的Ecotoxicology and Public Health(生态毒理与公共卫生)板块在线发表,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21/acs.est.2c02287。该项研究成果中,杨飞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主要联系人),奉水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邓蜀湘为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据了解,慢性肾脏病CKD由于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的迅速增加,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暖化、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水环境污染逐渐加剧,目前许多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和重金属镉Cd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共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MC-LR单独以及联合Cd暴露与CK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亟待进一步研究。
杨飞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科研团队基于大规模人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检测人体内血液中的MC-LR和Cd浓度,分析了MC-LR、Cd及其联合暴露与CKD之间的关联。该研究首次揭示MC-LR是CK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C-LR和Cd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随着MC-LR和Cd浓度的增加,CKD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其动物实验首次发现低剂量长期MC-LR暴露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引起炎症指标TNF-α、TGF-β和IL-18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导致肾脏损伤。
本次研究发现MC-LR、Cd与CKD患病之间存在关联,丰富和完善了MC-LR和Cd导致肾毒性的理论知识,为CKD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率先揭示了藻毒素与重金属联合暴露的健康危害及其机制,为构建复合污染的防控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MC-LR、Cd及其联合暴露与CK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MC-LR与Cd联合暴露致肾损伤的毒性机制假说图
此次发表的成果是该团队继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国际环境医学领域著名期刊之后发表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杨飞教授课题组面向人民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于“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生物防控”,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积极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