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动态要闻 > 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 引发南华师生热议

10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表决通过,引发了南华师生们的热议。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彭仲生表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作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方面模范带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党委书记胡海波说道。

衡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清华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即将于2024年1月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来推动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支持,对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法学系主任吕宗澄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是进一步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全民落实宪法规定,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宪法义务,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党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主任周欣表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通过,标志着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培养爱国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国家血脉和民族灵魂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要在师表、德育中播种爱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永远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将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奋斗中,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董丽琼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对于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要从历史和理论的维度,跟学生讲清楚“四个选择”,带领学生认真领会“三个为什么”,进而努力实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法学系青年教师黄小龙表示,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第5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同时,宪法第24条亦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必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有效开展。

“我注意到,在爱国主义教育法中,‘中华民族’概念出现了9次,涉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等维度。这表明,爱国主义教育法将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国家面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法学系青年教师柳立清说道。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秋生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和平台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汪波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将以法治的方式推动,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机制,明确了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等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责,规范了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禁止性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这部新法的出台,对于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们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校组织部门,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与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相结合,指导全校各二级党组织更好地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规定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作用,进一步提升二级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高素质专门人才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谭丽娟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这部法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设施及平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教育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

校团委副书记禹敏表示,全校团组织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依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行者。要结合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医卫十六字精神”,进一步传承发扬“南华精神”,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周杰灿表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把爱国主义教育上升到法律高度,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立法形式,让每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爱国主义、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爱国主义的示范和标兵,让爱国主义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落实于每个人的行动上。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平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同学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蒋菲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将有力地推动爱国主义精神的涵养和培育。作为思政课教师,将在学、思、践、悟中引领学生领会爱国主义的真谛,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研究生吴佩玲说:“阅读完爱国主义教育法后,作为一名研二在校生,自己对第十九条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专业精神’深有感触。作为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学子,应深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心系祖国热点科技问题、在所学领域不断创新,例如日本排放核污水以来,自己所在课题组以环境医学专业视角,利用模式生物探索放射性核素带来的影响,以期能为人类健康做出一份贡献。科研不是空中楼阁和镜花水月,它必须扎根于现实和基础。青年更应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一时间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学子、学生会成员,应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接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南华大学学生会成员宋章明说道。

药学院2021级本科生秦桂秀(土家族)表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一个动词,不仅仅是挂在嘴边,更重要的是付诸于行动,各族人民的先辈们呕心沥血共同创造了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更应该将爱散布到祖国每一寸土地,作为中华儿女,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我更加渴望祖国的统一和富强,祖国母亲给予我生命,我们要携手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我们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教育中,从小抓、从细抓,将绚丽青春之花绽放在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