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人物 -> 正文

丘寿康:一辈子与“氡”作斗争

发布时间:2019-10-07    作者:    点击:     

人物简介:丘寿康(1937—),男,汉族,江西南城县人,大学本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放射化学专业,1959年至1969年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任教,1972年至1978年在国营404厂中技校、工人大学任教,主讲放射化学、核导论学、后处理等课程。1978年12月调入核工业第六研究所(2002年并入南华大学)从事矿山辐射防护、氡计量学的研究,为建立“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和实验装置”“氡析出率标准装置” “研制高射气系数固体氡源”做出了积极贡献。1997年退休。2003年,返聘至南华大学氡实验室作顾问,同时辅导帮助研究生、博士生做科研实验。主持的“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氡室)”于1992年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于199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另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那个时候开学典礼是在一个草棚子开学的,这里完全是荒山和乱坟堆。我们到衡阳的时候公共汽车连汽油都没有,车屁股后面烧着煤炭带着汽车跑。”丘寿康老师深情回忆起当年拓荒建校的激情岁月。当时,几十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汇聚到衡阳现在的解放大道旁的山头上,担土搬砖,亲身参与学校建设。

 

衡阳有相对优越的铀矿储备,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南昌的矿业研究所便迁至衡阳,与矿冶工程学院联合,最终成立了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张爱萍将军题写所名

技术、人才与资源的重组使得新机构焕发生机,这也使核六所成为了全国第一所铀矿开采以及应用的研究所,一系列新技术相继问世,其中核六所创造的溶浸采铀技术现在还在全国普遍使用。丘老师介绍说:“原来是在底下挖洞爆破来采矿,后来搞了溶浸,就是用溶液来采矿,打钻井下去,倒酸碱下去,把下面的铀溶解后提上来,这个是核六所一批研究人员搞起来的。”

 

丘老师告诉我们:“放射性东西基本上都是固体物质,铀、镭等等,但是其中有一个是在不断衰变环节中产生的气体,就是氡气,可以从固体里跑出来。但是这个氡在空气里蔓延到处都有,那么这个氡怎么来防护它来降低它呢?”从1959年到2019年,六十年来,丘寿康老师一直在进行核防护领域的研究,他牵头成立的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唯一授权的氡及其子体专项计量检定实验室,用他的话说,这辈子都用来与“氡”做斗争了。

丘寿康老师为建立“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和实验装置”“氡析出率标准装置” “研制高射气系数固体氡源”做出了积极贡献。82岁高龄仍然担任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项目顾问及导师,并兼任国际氡计量组织亚洲区域协调人,全国氡监测与治理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为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提供了比对测量、刻度、检定、仪器测试和科研实验等技术服务。曾发表《湘江衡阳段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氡在聚合物膜中渗透系数的测定》、《高湿度条件下活性炭测氡方法的研究》等论文。

 

丘寿康老师主持的“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氡室)”于1992年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于199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另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夏文辉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