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论坛 -> 正文

校长张灼华在2021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1-11-20    作者:    点击: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9月27、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召开学校2021年度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9年度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这是学校实施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强校战略以来的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也是凝聚全校教职工智慧,认真研究和推进我校人才工作的又一契机。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我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谈3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9年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

2019年11月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以后,学校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校领导带头引才、荐才和举才,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带动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1.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为落实学校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切实提高服务效能,2020年4月,学校增设人才工作办公室,加强学校人才引进的组织保障;2020年10月,学校成立人才强校工程指挥部,统筹协调高层次人引进中的各种问题,一揽子解决相关事项。

2.制度文件得到修订完善。修订和出台《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南华大学博士引进实施办法》《南华大学师资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南华大学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引育工作。

(二)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提升

1.高层次人才引取得重大进展两年来,人才工作办公室和各学院联动,向海内外发布人才招聘广告,高山书记和我亲自担任联络员,通过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引进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规模和质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引进各类次高层次人才63人,包括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1人。

2.博士引育步伐加快2020年以来,学校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新增博士191名(本部147人、附属医院44人;引进153名,培养38名),增长23.3%。博士数量从2019年820人,增长至目前的1011人(本部759人,附属医院262人)。

3.博士后进站人数取得新突破截止2020年1月,在站博士后26人,其中全职博士后仅1人,其余均为在职博士后。两年来,截止2021年10月,完成25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其中师资博士后15人,全职博士后2人(外籍1人),在职博士后8人,目前在站博士后34名,完成了15名博士后的出站答辩工作,退站2人。在站博士后获国家博士后基金2项、获科技厅优秀博士后创新项目4项。

(三)高层次人才科研工作成果初显

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下,引育的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项目申报、科研立项、高水平论文发表、社会影响等方面成果初显。去年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王震教授作为最年轻的华侨华人代表,受中央统战部邀请赴京参加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扩大了南华的影响。

1.人才项目有突破

高层次人才获批的人才项目取得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首次”,魏华教授成为首次获批的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刘列教授成为首次获批的湖南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此外,2020年何卫民教授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2.科研立项领域有拓展

高层次人才获批的科研项目主要体现在三个“首次”,容益康教授的“111创新引智基地计划项目”为首次获批该类别项目;旷三平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为首次获批该类别项目;王丹玲教授获批的“湖南省重大专项”为首次获批的千万级省级项目。

3.科学研究有新发现

截止目前,学校高层次人才来校后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6篇。其中,旷三平教授在人文社科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首篇位置发表重要论文,这是我校教师首次在该刊物发表论文;何卫民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Green Chemistry》上发表原创性研究封面论文。冯永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谭庆杰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林英武教授在国际催化领域权威杂志《ACS Catalysis》发表研究成果。此外,容益康教授获聘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ETICS的主编。

(四)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助推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1.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成果

学校出台《南华大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南华大学荣誉体系设置及奖励办法》,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和表彰奖励,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2021年丁德馨教授先后被评为“湖南好人”,“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并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其事迹被《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一生坚守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记南华大学教授、中国铀矿采冶学科开拓者丁德馨》进行报道。

2.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了新进教师能力培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和品牌教师示范引领的三级教学能力提升体系。2020年教师获得湖南省教学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卢佳老师团队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获得本科英语专业组特等奖,彭娟和张楚旋两位教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21年教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比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其中,何平平教学团队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在202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徐守龙老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理工(医学)类专业课组一等奖,在闭幕式上我校徐守龙老师作为理工(医学)类优秀选手进行了现场说课和讲课展示,是三位现场展示选手之一。

3.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临床医学和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位列省属高校第三。两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共97项,立项数稳居省属高校前五,其中2021年立项数创新高,共计57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021年立项共计334项,居省属高校第一;人文社科项目近两年获得国社科6项,2021年获得4个项目支持;人文社科项目近两年获得省部级项目80余项。

2020年获得湖南省科技奖励共5项,其中,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20年共授权专利299件(其中,发明专利166件,实用新型123件,外观专利10件)。2021年共授权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83件,外观专利10件,实用新型4件),发表SCI/EI/CPCIS/CSSCI等收录论文931篇。

丁德馨教授团队在放射性废水光催化还原修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研究成果在放射性废水修复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2020年,于涛教授团队获批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科技团队类),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项目立项零的突破。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为学校人才工作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这两年,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相距较远,与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差距仍然较大。

高层次人才数量亟待扩大

一流大学不一定是大楼耸立,但一定是大师云集。这里的大师,就是指我们全力引育的高层次人才。截止目前,我们学校共引育高层次人才63人,但两院院士、国家级学科领军人才,以及在所在的学科领域前沿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突出学术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偏少,部分优势特色学科尚无国家级人才。由于高层次人才偏少,以之为核心汇聚而成的创新团队、学术梯队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导致我们在学科评估、博士点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特别是突破“卡脖子”难题的能力方面比较弱。

专任教师队伍博士占比亟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学校本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59人,博士占比从2019年人才工作会议时的42%增长到54%,医科类博士占比52%,理工类博士占比50%,人文社科类博士占比24%。博士占比仍然偏低,对照博士点申报的要求,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如化学要求占比90%;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0%;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商管理70%;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60%。因此,我们要群策群力,进一步加大博士引进力度,快速提高专任教师队伍博士占比。

青年教师融入高层次人才团队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仅有41位青年教师分别加入1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尚有48位高层次人才团队没有青年教师加入,导致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原有研究工作不能快速推进,延缓成果的产出;同时,由于青年教师缺科研平台、缺高水平指导,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研究方向,导致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缓慢。

人才引育主体责任亟待增强

目前,学校的高层次和博士引进工作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如引进的63位高层次人才中,50位是通过书记和校长牵线引进的。要充分认识到学院是人才引育的主体,各学院的书记、院长是人才引进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各学科和教研室引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人才引进的主力军。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校上下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工作中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1. 统筹协调,持续发力,形成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强大合力

(一)认清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加速进入动荡变革期,高等教育与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需要在一个充满动荡变革的世界中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走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承载起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抓住机遇,加快人才队伍引育步伐,为国家贡献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必须肩负起的重要使命。

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切实把学校发展的重心放在依靠各类人才上,形成人人重视人才,各类人才竞相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二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做到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政策优先落实,人才问题优先解决;三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维,不断探索人才使用的新机制,真正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二)科学研判,做好“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行战略布局;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科学规划人才发展,超前谋划人才工作。首先,要结合学校“以国家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和聚集为中心,以学科发展为抓手,以核医结合为龙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定位,哪些学科需要引进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引进后做什么事,一切都要围绕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要对我们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要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进行盘点,要对人才引育机制进行诊断,熟悉家底,树立标杆,找准差距;最后,要围绕国家、湖南省发展战略,瞄准新一轮学科评估、博士点申报,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1.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精准引才体系,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一是调整优化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修订《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南华大学博士引进实施办法》等文件,分学科领域精准施策,提高引才成功率;二是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招聘宣传,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类媒体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成就和人才政策。可以通过创办各类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来自全球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会,打造青年人才的汇聚地;三是以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在生活条件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2.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进入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公布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团队对于青年教师的需求信息,青年教师愿意加入本院团队的,由学院组织实施;跨学院加入其他团队的由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实施;二是实施师资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各博士后流动站要大力加强师资博士后的招聘工作,加强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三是实施人才双聘制度。鼓励附属医院和科研单位与学校人才互聘,打破人才界限,加强人才联合科技攻关,实现科研成果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3.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分类评价,个性发展。一是要明确评价导向,用“好”人才。评价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不仅仅与其“学历、职称、论文”相捆绑,应该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要建立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评价的实用性、客观性与公正性。要以评价为导向,认真切实做到人才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断激发人才动力,盘活人才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二是要健全评价体系,用“准”人才。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显著的类别性、专业性和层次性特点。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方式,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只有分层分类建立起具体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评价考核标准,才能精准衡量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和业绩。

4.夯实二级学院引育人才的主体责任。学院是人才工作的主体,各学院的书记、院长是人才引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摆在全院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已经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对人才工作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人才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惩罚,与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终绩效挂钩。具体来讲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一是目标明确。按照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要制定人才引进的总体规划,年度的引才计划,要责任到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单位人才队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要对照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等指标内容去落实人才引进计划;二是重点突出。各学院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围绕优先发展的学科和团队来着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要从全院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对接学校特色与品牌学科,突出重点进行规划与引才;三是措施得力。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重点,各学院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落实措施,做到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主动走出去引才,对接国内其他高校定点引才,建立人才引进定点生源高校和联络点,把学院的人才引育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学院人才工作的引育水平。

同志们,人才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在人才问题上的等待和观望不会有任何出路,全校上下都要有如坐针毡的紧迫感、危机感。我们要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奋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这样,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梦想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