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七步洗手法清洁好双手,来到病人床前核对。1床张三您好,根据您的病情需要,一会儿我们需要给您做一个胸穿,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并发感染、出血、疼痛等并发症,我会尽量避免。这是一份同意书,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签字。请问您对麻醉药物过敏吗?没有。请问您进食了吗?进食了。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病房环境舒适整洁,适合操作,物品准备有一次性胸穿包,络合碘,无菌棉签,无菌手套等,物品齐全,均在有效期范围内。携物品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您好张三,现在我来给您操作,首先我来给您测量血压,血压120/80mmHg,在正常值范围内,适合操作。”
这段话,是2012年5月12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中,我校医学院参赛队伍的标准台词之一。作为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唯一的医学类竞赛项目,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代表了现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竞赛的最高水平,是展示医学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及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一个大舞台。本届比赛共有全国113所医学院校报名参赛,经过华中、华东等6个分赛区的分区赛,最后 42所医学院校代表队拿到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的总决赛的入场券。由我校医学院07级选拔出来的四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与包括七八年制在内的全国各地临床医学生们同台竞技,最终荣获总决赛三等奖,在我校校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试图走近他们,揭开他们迷人光环下的神秘面纱,给你呈现一个真实的临床技能大赛和一支由任妹、曾琼、刘艳丽三名女生和廖黎一名男生组成的情比金坚的参赛队伍。当他们前前后后来到约见地点时,三名女生一样的齐刘海,一样的长直黑发,而且不约而同地穿上决赛当天的红色格子裙,一样的端庄气质,一样的落落大方。惊叹之余我深受感动,紧张顿时消弭。这个团队发生了多少故事,积攒了多少笑泪,才达到如此的一致,获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
走进:为荣誉而战
要说他们走进临床技能大赛,绝不是一个偶然。2011年6月份,正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他们接到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的通知。以自主报名,科室推荐等方式,经过一轮考核与面试的选拔,后来又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培训中两轮淘汰赛,他们4位最终以毫不动摇的决心,极其认真的态度,倍于他人的努力,出类拔萃的操作技能脱颖而出,成为附一实习队的参赛代表选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4人队伍成立之初,就已经放出不可磨灭的光芒。
为了缩减往返于宿舍与医院之间的时间,提高备战效率,他们四个召开小组会议,经过商讨,一致决定住进模型室,在未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他们搬来了被子,与模型同床共枕,搬来了牙膏牙刷,洗浴用品,从此开始了“魔鬼式”的封闭训练。插胃管、导尿、四大穿刺、头皮静脉留置针等等操作,他们一项一项练习,一项一项程序化,技能类的比赛,比的不仅仅是动作的规范、标准,同时也比速度。有时,为了将一项操作的时间提高十多秒,他们能将同一个操作反反复复练上十多遍,不知疲倦。有一次,他们遇到这样一道难题:提供8把止血钳,几块纱布,若干缝线,给16根同时出血的血管止血,要求用时最短,出血量最少。当时他们的带教普外贺更生老师为了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未给予任何指导。面对这样一种新情况,由于缺乏经验,他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完成时间长,出血量多,他们急了,一头扎进操作中,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改进操作方法,从提高上钳的速度到改善压迫血管的手法,甚至血管不同结扎方法的选用,每一个小细节,他们都进行了精心的比较与设计。从下午五点开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仿佛打了鸡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奋,两两搭档,练配合,比速度,比出血量。终于,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在保证出血量极少的情况下,顺利地拿下了该项操作,可是等他们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间已被拉到了第二天的凌晨四点。他们相视会心一笑,简单洗漱后爬上床。3个小时后,又接着投入到新的一天的紧张训练中。
每天早上7点起床,凌晨2点入睡,封闭式训练的共7个多月里,他们保持着这样规律的作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攻破了一个个难关。由于南华大学是首次参加全国临床大赛,在这种“有标准没模范”,现有经验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靠自己开拓摸索,包括本文开头用最精简的解说语全面囊括考查知识点,在探索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速。
后来,他们回忆说,那段日子是他们大学里最为艰辛却也最为充实灿烂的时光,心中有着强烈的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克服重重困难,一路风雨兼程的走来,这样的经历,太容易让人成长,太过弥足珍贵。
全国临床技能大赛要求参赛者掌握的技能133个,内容涵盖内、外、妇、儿、皮肤、眼科、耳鼻咽喉科、急救等几大类临床技能,综合考察学生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素质。除医学生所知的体查、心电图、外总、机能实验、影像阅片等考试科目外,专科医生的技能都有涉及。凭着惊人的毅力,他们一个个拿下,真正练就了“圣心妙手”。现在,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了资料库,成为可供后来者享受的成果。 “平均每个操作你们练了多少遍?”“五轮下来每个练习了不少于两百遍吧。”他们淡然地说。
前行:医路相携
当问到他们的气质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像时,他们笑答,一年多的磨合,他们他们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互相促进,建议了深厚的友谊,不知不觉中气质都变得像了。枯燥而高负荷的封闭式训练,如同一个魔鬼训练营,可只要有彼此的互相陪伴,互相鼓励,总能甘之如饴,扶持着登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当然,由于交际圈的狭小,接触得过于紧密,他们之间也偶有摩擦,但是却无法掩盖他们之间的真情。
12年3月的一天,他们正在为华中决赛而紧张备战,不料一名队员突发左侧腰部痉挛、疼痛,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下,其他三名队友吓得惊慌失措,赶紧将他扶到床上,队友苍白的脸色令他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们赶紧拨通了急诊科的电话,联系了担架,在等待担架的过程中,他们回忆起了当时的心情“我们当时特别害怕他出事,怕接下来的路,他没法与我们一同往下走,大家的感受都很复杂,那种害怕失去的恐惧感真的令人很难过。”经检查,他最后被诊断为尿路结石,没有生命危险,大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在使用吗啡为他镇痛的过程中,三名队友按摩的按摩,喂水的喂水,安慰的安慰,温馨的场面无不使在场的医务人员动容,称赞到:这是一支多么团结、和谐、充满友爱的团队。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件事后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他们是一支密不可分的团队,缺一不可,也更加懂得了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
在2011年10月末举行的校内赛中级南华大学首届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中,他们打败南华大学其他8所参赛队伍。获得南华大学特等奖,从而挑起了代表南华大学参加华中地区分区赛的重任。校赛结束后的一个月就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备考中。仅一个月时间系统准备,他们能考上研吗?面对外界的质疑,他们用全部通过国家线,其中一个达327的分数让质疑顷刻瓦解。他们现身说法,并非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所以为的那样,考研与实习不可兼得。只要坚定信念、找准方法,在实习中自我提问,主动思考,把实习和考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者是可以很好兼顾的。而实习中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考研复试和临床工作均大有裨益。他们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是的,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考研结束,春节还没过完,大年初八他们就拖着行囊来到了医院进入了紧张的华中赛备战中。由于附一是首次独立承担临床技能比赛的重担,模型的添置,训练基地的建立等等基础工程,完全从头开始,当时,我院动物实验室尚未完全建成,因此动物实验这块领域,他们相对较少涉及,成为一块薄弱环节。然而,历年各大赛区均将动物实验例为考查的重点。
因此,华中决赛前,他们投入到了这个项目的恶补当中,积极联系大学外总教研室,为他们提供了家犬、白兔以及手术间、手术器械等必要设施。在普外科贺更生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在实体上展开了各项外科操作,包括气管切开、胃肠吻合、肠肠吻合、肝脏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胃造瘘术、膀胱造瘘术、阑尾切除术等各项常见操作。有一次,他们先后在同一只家犬身上开展了十二台手术,将所有能进行操作的脏器均实施了手术。他们甚至在家兔身上进行肠管吻合,家兔体型小,肠管直径有时不足1cm,粘膜层、浆肌层难辨,但是他们还是在如此局限的操作领域中完成切开以及各种不同缝合方法的转换,技术要求之高可见一斑。然而他们凭借之前深厚的外科功底,将各项困难一一克服,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强化训练,终于顺利攻下动物实验这块山头,在华中半决赛胃造瘘的这一关考核中,他们以单项分第一的好成绩印证了他们的努力,整场比赛,他们与来自湖南、湖北、河南三省的众多名牌医学院校参赛队伍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华中赛区一等奖并取得了北京总决赛资格。5月12日,他们进京参加总决赛,他们气场高扬,沉着应对,取得了全国三等奖,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可他们仍略带遗憾地说:在京的比赛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在英语、理论、临床经验上的不足,希望后来者可以更上一层楼。
回首:难忘师恩
当我们问及比赛的过程中,他们最想感谢的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附一的恩师作为首支由附一医院组队代表南华大学参与全国总决赛的队伍,附一医院的老师全权承担起对外联络、搜集信息,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的各项重担。上至书记、院长,专家教授,下至各个科室一线医生、护士,整个医院都投入到了这一场紧张备战中,精心培育、呵护着这一支待飞的雏鸟。他们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这些长辈们一直以不同的方式陪在他们身边,放弃每周例行的专家门诊,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或是手把手言传身教,或是言语鼓励,或是静静观看他们训练,有时候,他们甚至顾不上吃饭,结束一天的手术、门诊后直接赶往十二楼指导操作,有一次,在模拟脓肿切开引流时,贺老师不小心睡着了,沉沉地睡着了,他们谁都不忍心打扰他,骨子里满是心疼和感动。
谈到这,不得不提起他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带教老师:丁腊春。在一年多的培训里,他既担任生活老师又主管他们的课程的培训。在封闭式训练中,他陪他们一起“封闭”,留下了太多难忘的感动。累时,他是带他们出去兜风散心,做好吃的“丁爸爸”;苦时,他是给他们制作欢乐的“丁丁”;气馁时,他是鼓舞、帮助他们的“丁老师”。
一名队员回忆说,华中赛前,已经训练了10多个月之久的他们进入了瓶颈期,每个人都状态不佳,心生倦怠,在一次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操作中,她仍出现了明显的纰漏,为此,她遭到了丁老师严厉斥责,委屈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其实,丁老师也不好受。那些天,看着他双眼满布的血丝,他们明白了,爱深责切,而作为南华大学首支冲击全国总决赛队伍的带教老师,他背负着比他们更巨大的压力。于是,他们与老师进行了一场掏心掏肺的沟通,分析形势,商讨解决方案,给他信心,终于舒展开了他紧锁的眉头。从那以后,他们重新振奋起来,而丁老师也不再在同学面前流露自己的担忧,好让他们轻松迎战。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老师便是唐院长。作为分管实习生教育的院长,唐屿森老师,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领队的重任,这亦是他退居二线前所操办的重大事项之一,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定期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培训计划的调整、完善,适时了解队员们的心绪动态。唐院长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很大程度上,他年轻、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了四名队员。他们说最享受的事情便是与唐院长用餐时听他讲做人,谈处事,一席话往往如同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培训中所积攒的一些不良情绪也能随之烟消云散。几十年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沉淀以及睿智豁达的人生观是他们从唐院长身上获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而附一医院的各位良师,不论是年资深长的邓晖老师、庄英帜老师,还是年轻活力的贺军老师、李伟老师、旷昕老师,他们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在生活中,亦为他们排忧解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四名队员,亦师亦友,人生得师如此,足以!他们如是说。
此外,他们说,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南华大学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密不可分。他们说,每一个操作,都是相应的临床科室老师不厌其烦的躬身亲授,充足的资源,合理的培训方案,才能让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
他们在这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中的出色表现,是对我校医学品牌的进一步巩固。现在,他们是南华大学2012级的研究生,他们说读研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荣誉,他们坦然地将其收藏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笔宝贵的财富。“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让故事发生在路上。”一个同学的微博签名更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