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7日,核科学技术学院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成功举办2021年度第三期创新论坛,本次论坛共设4个学术报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志宏研究员、马立秋副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余同普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吕晓睿教授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专家。报告会由核科学技术学院罗文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代表100余人现场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报告。
论坛期间,李志宏以《宇宙演化涉及的核过程》为主题,穿插汉斯·贝特、伽莫夫、勒梅特、霍伊尔等科学家的人物事迹,简要描述了核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宇宙演化过程中涉及的元素产生和能量释放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核物理研究宇宙年龄、天体演化过程和爆发性的天体事件。马立秋做了题为《粒子束放疗联合免疫疗法的抗癌转移效果》的学术报告,以粒子束治疗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粒子束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揭示了粒子束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的转移抑制效果取决于宿主的遗传背景而不是癌种,展望了恶性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余同普在学术报告《Ultra-bright GeV Gamma-ray Emission from a Two-stage Near-critical-density Plasma》中,指出了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在强场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高能物理、材料科学乃至未来反物质武器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在超强激光驱动的高亮度伽马辐射和稠密正电子产生方面的新进展。吕晓睿的报告主题是《实验上寻找奇特四夸克物质》,他指出了新型物质形态的寻找和测量(奇特物质)有望应用于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介绍了带电的类粲偶素Z(4430),Z(4250),Z(4050)和Zc(3900)、四夸克态Zcs(3985),Zcs(4000)、显粲四夸克态X(2900)、全粲四夸克态X(6900)等系列粲偶素和夸克态的首次实验观测。现场师生积极与嘉宾们交流互动,提问学术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四位嘉宾的报告科学严谨、内容丰富、紧扣前沿,讲解生动风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以及传播真知、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从事科学研究、探索宇宙奥妙的浓厚兴趣。本次创新论坛丰富了学院科研育人的形式和内容,广大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坚守科研阵地,勇攀科学高峰,勇担时代重任,弘扬家国情怀。
近年来,学院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优秀校友来访,并组织师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和会议交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科研育人思路,提升科研育人成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为“核科学与技术”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内涵式发展增添新动能。
责任编辑 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