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紧扣国家对急需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人民对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的迫切期待以及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趋势,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培养紧贴需求、追求卓越、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医学专门人才。
一、面向基层急需,培养全科医学人才
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原卫生厅)、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南华大学接受湖南省各县(市、区)政府委托,2010年开始,在省内率先开展本科层次基层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简称“全科班”),培养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列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0-2022年共计培养了955人,已有670人按照签约服务在湖南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与健康工作一线,分布于全省106个县(市、区),其中在国家级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湖南省37个县(市、区)分布有426人,占63.58%,发挥着技术骨干、业务引领等预期作用。
注重“三个把握”,制定培养方案。把握本科教育的层次定位,把握诊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的功能定位,把握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判断疾病程度并指导转诊、一般处理急危重症的岗位定位,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框架,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培养规律,构建了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多年来在执行中根据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和标准修订要求予以微调。
明确“同中有异”,改革教学方法。常规教学方式方法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但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模块的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社区和农村医疗背景,探索和采取情景教学、案例式教学、示范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全专有别”,优化培养过程。一是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的布置、体例格式等要求,与其他专业相同步,即同时布置,同时督促,同时落实,但在内容要求上略有区别。二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布置、评价、检查,与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要求相同,但在指标设置和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别。三是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求相同,但在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方面更加突出针对性,强调农村医药状况教育和履行订单诚信教育。
图1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二、面向人民期待,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教改班的基础上创建卓越医师班(简称“卓医班”)。通过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试行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教学,加强医教结合,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采用小班教学与小班讨论;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促进健康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实行小班授课。专业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制,每年选拔招收50名学生,分2个班,每班25人,由基础医学院与附属医院携手全程参与教学计划改革实施及学生日常管理,学院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科研水平高的教授为卓医班授课。
实行双导师。在学院辅导员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卓医班专门配备一名教学或学术水平高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同时结合学生科研兴趣及课程学习、临床实践需求,每位同学配备一名科研导师与临床导师,科研导师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临床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入校后从早临床到深入临床等整个临床实践过程。通过双导师制强化学生早临床和科研实践。
实行成员流动制。对于学习不够刻苦、自我管理松懈,上一学年专业课出现不及格现象,或专业课平均分低于70分的学生,要求其退出卓医班。同时在一年级结束时遴选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卓医班,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
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为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术报告和讲座,面向医卓班学生开放;举行大学生夏令营,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授课;拟派学生到国内名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图2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三、面向未来需要,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根据《南华大学关于加强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的意见》(南华校发〔2020〕9号)要求,2021年开始,从理、工本科生中选拔从医愿望强、创新潜质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临床医学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班(简称“创新班”),探索“医+工”或“医+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科交叉、服务临床、注重创新、引领发展” 的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班”学程6年,学制5年,规模为30人。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条件。所在临床医学专业拥有国家医学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获批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教育部“临床技能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与多家医疗大数据企业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湖南省医疗大数据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平台,建有“医疗大数据”实验室,PB级云化综合实验平台,包括高性能数据节点和以Tesla V100为核心的智能计算服务器,能为学生提供大数据领域的专业实验,支撑培养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等应用能力。
充实大数据培养内容。“创新班”以医学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主要技术手段,从数据中获取知识与智慧,赋能医疗实践,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和初步临床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具备医学数据存储、集成与处理,医学智能信息系统开发,医学数据平台搭建与维护以及应用,解决复杂问题和自主学习等能力,能够在医院、医药院校、医学科研机构、医学信息企业、药企等单位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