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举办全国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一期会议

发布时间:2022-04-10    作者:文/王彤 图/刘雨晨    点击:     

4月8日,为扎实推进“南华学术年”活动,核科学技术学院在核学楼205会议室召开全国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一期会议。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我校副校长、“核科学与技术”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带头人于涛出席会议,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田文喜、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顾汉洋、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强于线上参加会议,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立宏、副院长郑波、党委副书记马军、副院长陈珍平、副院长王晓冬、副院长赵鹏程、高层次人才代表韦悦周教授,以及7个创新团队成员、教职工代表现场参加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会议伊始,于涛代表学校向与会的外校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对外校专家一直以来对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于涛简要介绍了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况和现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希望各位兄弟学院领导聚焦“十四五”规划学科评估,针对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差异性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也期待与核专业兄弟院校强化交流、增进合作,共同谋划核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战略。

党委委员、副校长于涛教授致辞

会上,田文喜作“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报告。他分别从历史沿革、学科方向、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科研近况、国际交流情况8个方面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并从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凝练、争创一流4个方面介绍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在报告的最后,田文喜着重分析了当前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现有应对措施的成效。

顾汉洋作“上海交通大学核学科情况汇报”报告。他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海洋强国”需求、面向特种核动力前沿技术、面向多学科交叉的核燃料研发等三大主流研究方向,对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新模式。

赵强作“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科建设情况汇报”报告,重点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服务“三海一核”国家战略领域的基本情况,并分享对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认识。最后赵强总结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十四五”建设思路,强化特色优势,突破重点领域,打造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双一流”核学科。

郑波向与会的兄弟院校专家表示欢迎,并作题为《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情况汇报》的主题报告。他从学科基本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下一步发展规划6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态势。他指出,学院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型与工程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向应紧密围绕国家和行业需求。他还指出,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应充分结合学院现有基础,走出一条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就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态势和未来规划进行了讨论。各位专家就如何进行学科融合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于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要想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常开展针对性研讨,才能碰出火花,达成共同谋划,才能实现整个核学科的大发展。

下午,南华大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中低能物理与强子物理、核素提取与分离、先进探测器技术、反应堆与核动力、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7个创新团队负责人依次进行三年建设周期成果汇报。与会人员就各创新团队建设成果和不足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于涛对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他指出,人才的引进是三年来团队发展的最大收获,人才的引入不仅壮大了我们的队伍,也让各研究方向融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最后,于涛对学院学科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着力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式达成“十四五”学科规划目标;二是在下一轮建设周期中不断优化完善现有]创新团队的结构和方向;三是通过合理顶层设计和奖惩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创新团队融合程度和发展水平。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紧扣当前学科发展瓶颈,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了打开新思路,助推学院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