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媒体南华 -> 正文

《中国教育报》:“这里的党员太好了!”

发布时间:2005-05-10    作者:本报记者 李伦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里的党员太好了,是南华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说这话的女生小巧文静,举止大方,一副很可爱的样子。凭记者的直觉,这是一个不错的好学生。

  这个女生叫小李,来自农村,大四学生。三年前,进校第一天,辅导员廖迎春就发现她有些不对劲,一个人躲在树下哭,答话时眼神怯怯的,头都不敢抬。廖迎春领着没钱交学费的她,通过“绿色通道”办好了入学手续,并把她换到一个收费较少的宿舍。

  入学一个月后,即2001年10月29日,学校的“党员接待室”成立了。此时的小李已经痛苦自卑到了崩溃的边缘。

  11月11日,她鼓足勇气走进了“党员接待室”。这天正好是廖迎春和另一个学生党员值班。廖迎春诚恳平和、轻言细语地询问她有什么困难,安慰鼓励她要有自信。但是无论廖迎春说什么,小李就是不接话,总是低着头。

  “你就当我是你的大姐姐吧。”实际上只比小李大几岁的廖迎春说。这一次,小李没敢把自己父母的真实情况告诉廖老师,但细心的廖迎春发现了问题。她把这个瘦弱的小女生当作了自己的重点工作对象,有事没事就去找她聊天。终于,在先后“陪廖老师散步”7次之后,小李敞开了心扉:家穷且父母先后自杀,自己又不漂亮,非常自卑。

  症结找到了,问题就好解决了,学院为她办了助学贷款,给她找了勤工助学岗位。有一个多学期,小李像变了个人一样,性格开朗些了,读书也努力多了。

  可是好景不长,大二时小李又不知什么原因“过不下去了”,上着上着课就往外跑。

  “其特殊的家境导致其有较严重的心理疾患。”廖迎春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最好让她休学”,否则出了问题学校担待不起。

  怎么办?公卫学院党总支决定,一方面安排同寝室和周围的学生党员关心帮助她,一方面专程去她家家访。

  “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破的家了。”廖迎春说。从小李70多岁的老奶奶嘴里,从村支书那里,从小李的周围邻居们那里,大家知道了小李的过去,小李家庭的不幸,也找到了小李的心病所在。院总支副书记彭巧云、廖迎春,还有“党员接待室”的成员谢娟等,许许多多的人都来到小李的身边,陪她上课散步,带她看病,送她衣物,买来零食水果,告诉她如何再次迎战英语四级……甚至每天按时督促她吃药。“后来像换了一个人。”同学们评价说。

  湖南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党员接待室”成立后,起初是在固定时间内为同学释疑解惑、咨询入党知识,后来渐渐发展到探讨学习方法、交流班级工作经验甚至倾诉情感困惑等。记者逐页认真阅读了厚厚的三大本接待记录,发现同学们去得还真勤,3年半时间里至少有3000多人次。

  《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10日第2版
责任编辑:admin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