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年的发展,全国各类民办高校已达1200多所,注册在校生140万人
■今年又将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学子走进民办高校的课堂
■民办高等教育在“寒冬”中挣扎
■一些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使整体信用越来越低,民办教育正陷入恶性循环
1300多名学生险被集体倒卖
校长亲自卖学生:一个学生一年800块
■保安强行阻拦学生退学引发百人争斗
●警官说:“这学校忒乱,把我们都气坏了。”
2004年12月13号,河北涿州郊外一所叫“京桥大学”的民办高校校园里,近百名学生和十多名保安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学校保卫处被砸烂,一名保安当场被几十名学生追打得头破血流。一位目击者回忆说:“拿板凳什么的打的,我看着血蹿这么高!我估计他脑袋……反正那时候已经血肉模糊了。”一位当时参与办案的警官也对当时学校里零乱的景象记忆犹新。他说,百来个学生冲进教学楼,砸烂了很多东西,学校里当时一片混乱。
当地警方调查认为:冲突的起因是学生要求退学,学校保安阻拦并打了学生,随后引发近百名学生与保安的打斗。涿州市公安局警官秦洪照介绍说,那天大概是四点多报的案,他们一直给双方做笔录做到晚上。学生们反映说:“学校不让我们走,我们就是想离开这儿。”保安也证实,是在盘查几个要退学的学生是否办了退学手续过程中,双方起冲突的。这位警官对记者说:“这学校忒乱,把我们都气坏了。”
警官还告诉记者,京桥大学属于民办大学,为了保证生源,学校这段时间对学生们看管得很严。因为学校大门有保安把守,所以在这场冲突发生之前,三天两头有学生翻墙逃跑,连行李都不要了。警方还证实说,这起流血事件,已经是京桥大学短短一个月内第三起因学生退学引发的群体斗殴案件。
■学校从北京突然搬到涿州
●女学生哭诉“被人卖了!”
学校里的1300多名学生都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新生。三个月前,京桥大学刚刚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匆匆搬出,迁到涿州市郊外这个叫“长安小区”的社区。这个社区距离涿州市区大约十几公里,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生活办公基地,京桥大学租用的就是这个基地的办公区部分。小区的居民说,2004年7月,小区里突然开始出现施工队,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短短两个月后,这里变成一所大学。
京桥大学法律系学生小莲告诉记者,当初招生的时候,老师曾明确告诉她,京桥大学是北京的一所民办高校,在东方大学城。谁想到,学校却一车把他们拉到了河北涿州,“那天出了涿州市区,看到一大片玉米地,周围都是平房,都看不见个人,我就开始哭啊!‘被人卖了’!我就开始哭、哭、哭。到了学校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说我要回去。”
校址的更改还在其次,随后学生们发现,学校很多情况跟当初宣传、承诺的太不一样。
一位曾在京桥大学读书、后转到另一民办高校的学生吴迪对学校里的设施非常不满。他说,学校太小了,还跟居民区混在一起!足球场、篮球场都是人家居民小区的,根本不是学校自己的。
来自银川的周伟告诉记者,很多讲课的老师是在读的学生,“不知学校从哪里找来大三的学生,交点钱给你办个讲课证,就可以当老师,就给我们上课。”周伟还说了一个至今让他耿耿于怀的事,“我们第一个班主任竟然就是从居民小区刚刚招聘过来的居民!”
更让学生们没想到的是,11月中旬的一天,学校突然来了一群民工,他们封了教学楼,锁了女生寝室,不仅课上不了,连女同学的自由都受到限制。一打听,学生们才知道,原来学校欠了人家施工队装修校区的一千多万施工款。京桥大学校区内一家超市的老板向记者证实,那段时间,学生根本没法上课,“主要的头头不出面,一般的副校长来抵挡,只说学校没有钱”。拿不到钱,民工自然就封学校的门,“他们吃住在学校的教学楼里,前后大概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学生没法上课。”
■校长亲自卖学生:一个学生一年800块
许多学生都向记者证实,导致学生大批要求退学甚至发生与保安流血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2004年12月初,京桥大学校长张艳梅带着北京另一所民办高校——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的人来到涿州,准备暗中把学生第二次整体倒卖。
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当时的院长王志伟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
他告诉记者,2004年12月底的一天,张艳梅找到他,提出把京桥大学涿州校区一千三百六十个学生倒卖给国际金融专修学院。双方私下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买卖价格是一个学生一年八百块钱。王志伟说,双方都知道此事违法,所以是背着北京市教委、背着学生签定这个协议的。他们准备在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门口挂上“京桥大学昌平校区"的校牌,任命王志伟为京桥大学昌平校区校长,张艳梅带着王志伟,以“京桥大学昌平校区校长”的名义前往涿州,准备哄骗这批学生前来国际金融专修学院。
记者看到了京桥大学和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签订的这份协议。王志伟说,这样他们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获得了一千多个学生三年的学费收入。
但是,幸运的是,这份协议最终被学生识破,没有兑现。京桥大学工商系学生小云回忆了张艳梅带着王志伟来学校的那一幕:“张艳梅说来给我们开大会,她介绍王志伟是‘京桥大学昌平分校的校长’。王志伟说,‘我要把你们带到昌平去,你们是冲着北京来的,我要把你们带回北京,在昌平那儿,有多好多好的待遇’。结果当场有一个学生问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在昌平那个学校,门口牌子是‘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王志伟当场就傻了。这个学生又反问他:你不就是那个国际金融学院的院长吗?”。
■京桥大学背后另有公司运作
学生们说,在京桥大学涿州校区上学的这一年,他们非常疲惫,正常学习得不到保证,治安混乱,大量学生流失,还要防着被学校卖掉。涿州的这个京桥大学究竟是所什么学校?
在京桥大学2004年招生简章里,记者找到了对京桥大学的介绍,说它是“由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在网上,记者搜索到北京市的确有一所民办高校,叫京桥大学,地址在北京海淀上庄;在京桥大学网页上,记者也发现,京桥大学的办学许可证是北京市教委颁发的,许可证号是“京教社证字V60118”。一所北京的民办高校是怎么来到涿州的呢?记者找到出租用地给京桥大学办学的某企业公共事业部负责人。在那里,记者看到了双方的租借合同。
负责人:这是……它的法定代表人,这不是,郭魁斌嘛。
记者:注册地是北京海淀区王庄路一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B座26层,北京途锦高科投资有限公司。
记者:还想看看这合同里边有没有说到京桥的事?
负责人:没有。它这跟京桥没关系。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出面租借这块场地的,不是京桥大学,而是北京一家叫途锦高科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那么这家企业和京桥大学又是什么关系呢?按照合同所写地址,记者来到清华同方科技广场26层,结果发现,这里已是人去楼空,一片狼藉。办公室大门上贴着拍卖公司受海淀区人民法院委托查封的封条,落款时间是2005年6月23号。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途锦集团副董事长赵驰锋。他告诉记者,董事长郭魁斌已于今年4月4号因涉嫌虚报注册资金,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至于途锦集团和京桥大学之间的关系,他解释说:“京桥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北京海淀上庄,一个在河北涿州。在涿州这个校区,东方途锦控股占70%的股份,原来的京桥大学占30%的股份,实际上背后运作是途锦。”
记者又来到涿州市教育局,主管民办教育的民教办主任刘琳告诉记者,京桥大学没有在河北当地任何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过案。他还告诉记者,北京市教委也曾来人说,京桥大学迁址涿州一事,北京市教委也不知道。刘琳认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京桥大学涿州校区的办学行为属于违法办学。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京桥大学与途锦集团的这种股份合作方式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其实质就是出借校牌异地办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专家劳凯生教授分析了其中的危害,他说:“以一个学校的名义招生,但实际上却不在这个学校所属的教育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办学,在真正的办学地点又不报批,这样的办学方式,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因为每一所民办高校都需要严格的审批,异地办学必然损害学生利益。”
经过家长、学生多次反映问题之后,2005年5月,京桥大学涿州校区的学生终于在北京市教委的协调下回到北京,到原途锦集团下属的一所民办大学——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上学。对这批孩子来说,前面的路依然不可预测。他们到底算京桥大学的学生还是北工商的学生?几年后,他们拿到的是什么文凭?学生们说,他们非常困惑。学生小莲说,“他们现在都把我们当成交易的货品了,我们现在没有自由。别人说卖,‘马上就走吧!’人家来个车,说打包明天走,‘去哪儿?那就走吧。’说不定北工商明天也倒闭了,我们又会去哪儿?……” 民办高校“招生陷阱”防不胜防 教授死了照片还贴上去 招生简章里列出的名师,连校长都没见过
伴随着不知在哪拍摄的优美的校园,京桥大学2004年招生光盘里的解说词格外诱人:京桥大学始终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为榜样,立志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理工类高科技人才……家住沈阳的小云高考结束后,在当地的一个民办高校招生会上第一次听说了京桥大学。她说是漂亮的招生简章最终让她决定选择这所京桥大学,“说京桥是民办高校的鼻祖,是最早的,夸得可好了,简章上写得特别漂亮。”
京桥大学的招生简章和所有的宣传资料的确都写得让人怦然心动。它说,学校设在北京,在“亚洲最大的教育基地”东方大学城内,环境得天独厚,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但是学生们入学的时候才发现,学校不在北京,不在东方大学城,而是在河北涿州一个居民小区里。除硬件设施外,学生们最看重的师资也和当初宣传的大相径庭。
■学校里的名师,校长都没见过
招生光盘是这样介绍京桥大学的师资力量的:京桥大学拥有一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专家、研究员、导师组成的教师队伍,80%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另有中国博士后联合会海外留学归来者加盟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法律系学生小莲说,当初选择京桥,很大程度就是冲着这些老师来的。但是,事实上直到今天,小莲他们也没有见过这些教授中的任何一位。记者拿着京桥大学2004年招生简章询问周校长:“这上面有很多教授的照片,包括有外教的。您在这儿当校长的时候,见到过这些人吗?周其庚回答说:“没有,根本没有。这个照片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他们也根本没有来教过课。”
按照招生简章上的介绍,记者辗转找到了其中一位——原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孟宪珍。孟教授告诉记者:“我从没有跟京桥大学签订过到廊坊的这个东方大学城去教课的协约,也从来都不知道大学城在什么地方,不可能去教课,更不知道这个学校还在涿州。”
■招生简章竟列有不存在的医学院
京桥大学原副校长周其庚说,京桥大学的招生简章是途锦集团专门请人编写的,这份招生简章上,子虚乌有、张冠李戴、夸大其词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医学专业,按照国家规定,京桥大学根本就没有开设医学专业的资格,可招生简章上却醒目地列出有医学院,结果几十个学生前来报名,给周其庚他们带来很大的被动。
学生们还说,京桥大学招生的时候,招生老师曾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就业责任书,承诺拿到学历证书后给他们在北京安排工作,甚至还保证说如果学生毕业一年后学校没能安排工作,就退还学生所有的学费。在京桥大学的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字眼:学校和中国国际环保集团签订了20年用人协议,凭中国国际环保集团的证书可在全国环保系统就业。记者通过各种途径都没有找到这个叫“中国国际环保集团”的机构,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副司长吴国增向记者证实说:“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我个人也不知道有这个机构,各地的环保系统是根据用人需要来招收应届毕业生,不会也不可能根据某一机构的证书就来接收学生。”
■三大招生陷阱坑害学生
京桥大学原副校长周其庚说,京桥大学虚假宣传的问题,其实是很多民办大学的通病。一位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业内人士也总结了部分民办高校常常在文凭、就业、师资三大问题上设置的三大招生陷阱:
陷阱一:在文凭性质上含糊其辞。一些只有考试培训或者专科教育资格的学校谎称自己能招大学本科甚至硕士,例如根本不具备发放国家承认学历的京桥大学在招生简章中声称,有研究生院,能培养12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除此之外,一些民办高校还常常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混为一谈。一些民办高校常常标称,某专业发证院校是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其实这些名牌大学只是为这些民办高校参加高自考的考生颁发某一门单科的结业考试合格证书,并非大学毕业证。
陷阱二:在就业问题上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例如“保证100%高薪就业"、“保证在北京安排工作"。业内人士说:“为了吸引学生,什么都敢承诺,什么责任书都敢签,只要学生能来上学。几年以后,谁还管当初的承诺!"
陷阱三:在师资问题上混淆视听,肆意吹嘘。业内人士说:“招生简章上任意贴教授的照片,清华大学的什么教授、北京大学什么教授。甚至这个教授都死了,照片还贴上去。"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介绍说,一些民办高校还刻意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诱人头衔,来包装自己:“写的时候就把全北京市、甚至全国各民办高校的简章全部拿来,看看各民办高校怎么提法,就提取他们最精华的一些词汇,最凝练的一些词汇,集天下最豪华的一些金字招牌给自己贴,不管这些金字招牌是不是自己的。”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说,生源是民办高校的命脉,所以现在许多民办大学挖空心思编写招生简章包装自己,在这中间,大家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夸大其词、弄虚作假像传染病一样传播开来,“比如说招生简章上好多东西不是他学校的,他把人家张三的学校,甚至把高速公路,把北京体育馆给拍摄了,说这是我学校的,然后制成图像、制成光盘放。”一年能从一个学生身上赚3200元,不抢白不抢
京桥大学涿州校区的实际经营者——北京途锦集团副董事长赵驰锋向记者透露,去年为了招生,他们招聘了三千多招生人员,花费了四千多万元巨资。学生小莲证实说,去年京桥大学的广告发得铺天盖地,很少有省份被遗漏:“全国所有省份,除了西藏没发到,其他地区都发到了传单,广告做得太多了,投入太大了。”
为了筹集这笔巨额的招生成本,赵驰锋说,他们还向银行贷款了几千万元。何以如此不惜血本?赵驰锋说,关键是利润:“正常的招生成本大概一个学生1000到2000元,如果按照一个学生交学费、住宿费一年8000元的话,不算固定资产,能够得到的一个学生的利润在40%左右。教学、日常管理、工资、水电费,那50%到60%就够了。一年一个学生就能赚3200块钱。”正是在利益的诱惑下,生源大战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期间,又暗藏着什么玄机呢?一位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争抢生源的几个关键环节:
■招生第一步:代理公司状似传销,承包招生
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民办高校生源大战愈演愈烈,由此催生出了招生代理公司。每年二、三月间,这些招生公司就会带着专门制作的招生方案,主动上门。他们通常采用分区划片层层负责的模式,最上层是专吃回扣的招生经纪人,也叫大区经理,下面依次是片区经理、招生穴头、招生专员,他们在全国各地拉旗设点,专门为一些民办高校“招兵买马”。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招生组织相当严密,一级对一级是传销的:我只知道你大区经理,大区经理只知道下边,下边的人绝不知道我的上线是谁,是个严密的组织机构。”
代理公司从学校承揽了招生业务后,为了取得考生、家长的信任,还要求学校为他们办理工作证,任命其为学校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手续,甚至要把这些具体招生人员的名单发布在学校的网页上。
■招生第二步:诱人招生回扣召唤在校生
一位民办高校校长说,每年主动找上门的招生公司大约有三、四百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招生公司聘用的人员大多很不专业,甚至有许多就是民办高校的在校生。对这些学生来说,暑假回家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替学校招生。刚刚经历了京桥大学一系列风波的工商系学生小严就加入了招生大军的行列,他告诉记者:“我是我们家那一片区的招生主管,我有证件的,什么都有,招生公司把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全部给我了,包括公司法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也给我了,还有代理的学校盖章。”小严今年代理了北京12所民办高校的招生,但是他也向记者坦言,除了手中一大摞招生简章外,其实他对这些学校根本不了解:“我跟你说实话,那些地方我也不了解,我只是替它招生,它把招生简章给我,然后我自己回家看看,就开始散发传单给人家,骗人家说到时候到我这里来。其实我也不了解那些学校的好坏。”
小严说真正吸引他的,还是那诱人的招生回扣:如果招上了10个以内的学生,就可以从每生的学费里拿到1000块钱回扣;超过10人,可以从每生学费中拿到1200块钱回扣;超过20人,每生回扣又增加到1500块钱;超过50人,还会额外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
■招生第三步:摸遍全国中专高中,重金购买考生名单
业内人士介绍说,在生源大战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守株待兔、等鱼上钩肯定行不通,所以每年三、四月份,大批的民办高校招生人员就早早地下到各个片区,搜索目标:“这个时候这些招生的人员就开始下去,把全国所有的民办和公办的职业中专、高中全部摸一遍,这像撒网一样,捞上几条算几条。还要买考生名单,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提供一个班的名单,是五百块钱,到下一个月能涨到一千到两千。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后,价码就涨了,二模成绩出来,价码又会涨,因为招生人员可以凭它慢慢锁定最终目标。拿到名单,回来以后就拼命地给你发录取通知书。有一个学生一年收到四十份录取通知书,四十个学校都说录了他。
■招生第四步:车上做策反,强行抢学生
到了每年八、九月份,民办高校的生源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招生人员们使出各种手段,花样迭出,有的甚至彻底撕破脸皮,互挖墙脚,明抢暗夺。业内人士对种种不正当竞争现象也无可奈何:“招生人员互相挖、互相拆台、互相蛊惑、互相买卖。在火车站抢人家别的学校生源,在火车上就把人截走,甚至到生源所在地就把人截了。比如打听到某个学校有一班车拉了六百个学生几点几分到北京站,挖墙脚的人就提前到保定上车,在车上就给学生们做策反工作,可能到保定下一站是丰台站,就把人连推带拉,强行就把学生拉上自己学校的车。这段时间,北京的各民办高校都会安排所有的人员日夜加班加点,不准休息,都在北京站和西客站租房子,车随时在那待命。”
业内人士透露的信息,记者也从京桥大学学生那里得到了证实。学生小严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有同学在北京站被别的学校抢走,“北京西站、北京站都有抢学生的,说来来来,我们学校如何如何好,到我们学校来。我们当时就有同学来到北京站就被别的学校抢走掉了。”
■招生第五步:想尽招术严防死守,保住战果
久经硝烟弥漫的生源大战洗礼,各个学校都会想尽各种招术保住战果。京桥大学工商系学生小云回忆说,招生老师当时亲自带队押车,刚下火车,她就感受到紧张的气氛,“招生人员看着我们的行李,我们行李从火车上搬下来,他们就警告别的学校的人说这些行李是我们学生的,然后直接搬到他的车上了。基本上每个学生旁边都有一个帮着抬行李的,都在旁边跟着你。”家住江苏盐城的小严还告诉记者,学校去年还专门包车,把他们从家门口直接运到学校。就是进了学校,校方依然要保持警惕。学生小吉说:“‘十一’的时候我们请假出去,院长必须要我们写保证书才可以请假出去。保证出去几天后回来,还得保证如果不回来,就不退款,才可以给你假,才可以拿假条出去。感觉是被学校给圈起来,像监狱一样。”
策划周密、花样叠出的生源大战,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个字:钱!原京桥大学副校长周其庚感叹说:“他们招生,纯粹是为了挣钱来办这个学,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了教育事业。”原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院长王志伟也认为,“正因为追求了最大的利润化,把教育质量当最低级的去追求,才导致今天教育市场把学生当商品倒卖几次。” 天天有人打架,一学期只上一个月的课
■师资太差,“后来几乎就没有人上课了”
家住银川的吴迪,一心想学园林设计。2004年,在几十所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中,他发现北京京桥大学有园林景观专业,于是他选择了这所学校。没想到一进学校,他就发现,特意挑选的专业已经给改了:“当时我报的专业是园林景观专业,然而它给我分到了环境工程二班。理由是当时校方觉得你们人太少了,就全给你们集中到一个班上吧。”对吴迪来说,此时要么接受学校的安排改专业,要么退学。无奈之下,他只好听从了学校的安排。可没过多久,吴迪发现,他的专业又给改了,而且这次,改专业的不只是几个人,“报文凭考试的时候,当时他跟我们说的是我们这些专业他都有。报完文考之后,给我们发来个准考证上面写的是应用生物技术,给我们就把专业给改了。等于是报考的专业和学的专业不一样,然后学的专业和最后文凭考试的专业又不一样。”
不仅专业被一改再改,一些课程设置也让人啼笑皆非。吴迪说:“当时学的是园林景观,按理来说应该给我们开土木工程制图课,可是学校却给开了个机械制图。我们学的植物,他教给我的是螺丝!在这个学校没法学。我觉得特别荒唐!”
荒诞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们无所适从。工商系学生小吉说,课堂出勤率越来越低,上个学期四个月,“也就上一个月正常课。学校不稳定,老师频繁地换,都是上来读读课本就下课的那种老师,根本就不具备当老师的资格。后来几乎就没有人上课了。”学生小宁告诉记者,在学校,想干嘛干嘛,“感觉它就不像个大学,因为我们白天上课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根本没人管的。”
业内人士介绍说,一些民办高校的课堂出勤率普遍偏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兼职教师太多。相当数量学校,兼职教师成主力军,因此正常教学很难保证。“你现在到民办高校走一走,普遍上课率不到20%。因为老师经常就不来了,因为老师不固定啊!比如说兼职老师应该今天上午十点钟来上课,可是单位学校今天开会,来不成,对不起,那就不来了!大不了今天的钱他不挣了,你能怎么样?师资力量是个大问题。”一位原京桥大学副校长也坦率地说,师资力量不足,“办学的人是为了挣钱,舍不得聘比较好的老师。好的老师课酬高,开支就高。那就聘一些在读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来上课,这样教学质量你就保证不了。”
■天天打架斗殴 保安勒索保护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民办高校不仅仅教学管理、教学秩序存在问题,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京桥大学小吉悄悄告诉记者:“学校里头很乱。天天晚上都有打架斗殴的,还有收黑钱、收保护费的。学校的保安竟然向学生勒索保护费。"
据记者了解,京桥大学存在的这种治安混乱的状况,在一些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据有关媒体报道,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在2004年审查批捕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发现,2004年,北京民办高校连续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重大刑事案件:2004年5月10日,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学生徐某,酒后持菜刀将同学何某头部砍伤致其死亡;2004年10月26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十多名学生参与持械互殴,致使学生关某死亡。
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认为,北京市教委所属民办院校内治安形势日趋恶化,对在校学生的身心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2004年12月17号,他们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其所属院校师生加强法制教育,对学生酗酒斗殴、夜不归宿、在学生宿舍内藏匿管制刀具等行为严格控制……”
■三大“诀窍”混来办学资格
为什么一些民办高校会存在虚假宣传、买卖学生、管理混乱等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说,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民办高校根本就不具备办学条件。
据记者了解,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设置有一系列具体而严格的规定。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中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其中还规定,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150亩左右,适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不能少于600万元,适用图书不能少于8万册,等等。国家规定不可谓不具体,那么这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民办高校又是如何瞒天过海、通过审批的呢?业内人士总结了过审批关的三大“诀窍”:
●诀窍之一:报告是“做”出来的
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申办民办高校,要递交一系列的申报材料,其中包括经费来源证明,学校所有的土地、房屋产权证明,硬件设施状况,还有专任教师、兼任教师的数量及个人情况。业内人士介绍说,申办报告往往是几大本,几十万字,要想通过审批的话,首先就得在数字上做文章:“报告它有规定呀!人家叫‘做报告’,是‘做’出来的!你要求不是八万册书吗?我写八万一千三百册;你要求有一百五十亩地,我就写有二百八十亩地;你要求我有七十个老师,我就编点名字,弄点教授就来了。”
●诀窍之二:现场是“巧手”改扮的
按照审批程序,报告递交上去之后,教育主管部门就要组织评审委员会现场考察和评议。怎么能让这些“注水”数字蒙混过关呢?业内人士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一夜之间从哪弄十万册书呢?有人就用麻袋装着酒瓶子,还有砖头块在中间就那么一摞,然后买些书呀就边上这么一靠。跟评审专家说,“你看我这书都买来了,还没有书架呢,你看这么一大堆还不够十万册!”专家拿一包打开看,全是书!但要是再往下挖就是砖头,就是酒瓶子了!再一个办法就是借。比如说电脑,我跟电脑公司说好,如果学校批了就买,批不了就退给你,你先给我垫资,把你的电脑拿来,先给我把语音室和计算机室布置起来。
●诀窍之三:评委意见是贿赂来的
业内人士说,有了报表上的数字,布置了虚假的现场,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事先探听到评委名单,联络感情,“烧香拜佛”。一位原京桥大学副校长说:“我亲身经历过。事先得到消息,这一次参加评估的有三个学校,什么时候到我,什么时候到你,什么时候到他。于是三个学校都活动起来,看看评委是谁,先请评委来学校,名义上是指导,实际上是好好招待,送的礼物不薄,就完了呗。”
经过半年的调查采访,记者发现,北京京桥大学存在出租办学许可证、异地办学、买卖学生、虚假宣传、教学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九章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擅自改变民办学校举办者,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等行为的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京桥大学现在仍在继续招生,欺骗学生。一位四川德阳的考生家长非常焦急地询问:“他们现在四川招生非常热烈,简章上说得非常的好,我们现在已经拿到通知书,准备17号就到学校报到,这个学校去不去得?”
好几位曾在京桥大学工作的老师也纷纷反映,学校不仅骗了学生,还骗了老师,学校长期拖欠他们的工资,他们也是受害者。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就学校招生中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他们曾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查处。他说,在这样的学校工作,作为教师,他们也感到良心不安:“我们那些招生回来的老师跟我讲,那些家长啊,为了让孩子到这来上学,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卖掉,就这样凑的学费,有些亲朋好友感到穷山村好歹有个学生出去能上大学了,大家凑钱,就这样来上学的学生。我听后觉得心里良心特别愧疚。在这个学院工作,良心上特别过意不去,等于是助纣为虐,帮助他一块在骗学生。”记者一直试图联系京桥大学负责人,但是始终没有消息。多次联系北京市教委要求采访,也被拒绝。急功近利,民办高校陷入恶性循环 探究部分民办高校问题产生的根源,专家、学者总结了三大原因
■民办高校在生源上遭遇寒流
●外部环境导致民办高校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几位专家、学者在形容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现状时,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一个词——“寒冬”。他们说,目前我国的公共教育政策在宏观领域已经给予了民办高校和公办大学平等的法律教育地位和待遇。但是在更多更具体的微观政策领域,比如学生学籍管理,包括乘车、医疗、就业待遇,以及能否享用助学贷款、毕业证书有多大的社会效力等方面。民办高校还很难和公办高校“平起平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专家劳凯生教授认为:“我们现在的政策和法律对待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在某些规定上还有不平等的地方,也就是说在某一些规定上可能对民办高等学校有歧视的做法,这就导致民办高校现在的生存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非常单一,全凭吸纳的学费滚动发展,所以招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所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但是近几年,民办高校在生源上遭遇几股“寒流”:一是公办大学扩招,导致民办高校可选择的生源减少;二是依托公办本科院校兴起的独立学院,分食了民办高校的市场;三是民办高校自身,最吸引学生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2004年被取消。
劳凯生教授认为,这几年,民办高校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残酷,正是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一些民办高校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就导致他们要想尽办法去获得生存的条件,包括能够招更多的学生,来改善自己现在办学的现状。这就导致有一些人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做法甚至是违反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做法。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大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应当给予民办高等学校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能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和公立高校一起发展,因为他们也是在为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做自己的贡献,所以我想没有理由去歧视他们!所以大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还要再做改善,这样才能最终地杜绝你们所说到的违法现象的出现。”
■民办高校进入恶性循环
●经营者目光短浅少投入
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都表明这样一个观点:民办高校办得好会赔钱,办得不好反倒赚钱。业内人士解释说,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文规定,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是这个合理回报到底是多少、如何能取得,国家目前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一些注重办学质量的民办高校,反而会因为对软、硬件的大量投入而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而那种投入少、只靠夸大宣传拉生源的学校反而会趁乱赚上一笔。专家指出,这种目光短浅的经营思路,势必使民办高校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曲恒昌教授认为,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者商业动机明显,有很强的功利意识,这种办学理念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办学效果:“有一些办学者的办学理念有问题,他们办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办学,不是培养咱们国家需要的建设者,他们主要目的是赚钱。所以他把赚钱和办学这样一个主次关系颠倒过来了。这样的话,他们在办学当中就不可避免地忽视办学的质量、只求赚钱。”
■主管部门对教育市场管理软弱
●要么不管,要么直接管,个别地方还出现教育腐败
许多专家认为,民办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我们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乏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这个教育市场还认识不足。劳凯生教授指出,“因为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市场的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通过市场来运行的,而我们现在这个教育市场还是一个非常不规范的市场,它和其它市场不一样。到现在为止,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市场这件事情,包括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所以对于教育市场的管理,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很软弱的。”曲恒昌教授也认为,在管理上,个别地方还出现教育腐败,“民办学校的管理,现在有的主管部门要么他不管,要么他就直接管理。而且在管理过程当中,管理者还跟民办学校中的一些很不正常的东西结合起来。”
对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都表示相当忧虑。其中,曲恒昌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几个民办高校的问题,也不是一些学生的问题,它恐怕要从根本上把咱们国家新确立的教育体系,就是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这样一种体系毁掉的。让民办学校在群众心目当中威信越来越低,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那么整个地萎缩下去。那就必然回到我们原来僵死的、单一的办学体制了,就没法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是和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背道而驰的。” (均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