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要闻 -> 正文

市政工程教研室:彰显特色求发展

发布时间:2013-01-05    作者:刘红利 / 学生记者 赵荣荣 莫叶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市政工程教研室原名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室,2009年经学校批准,更名为市政工程系(教研室)。该教研室于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获“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授予权,同时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该教研室给水排水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市政工程教研室现拥有湖南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省部共建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湖南省示范实践教学中心——“城建环境与节能实践教学中心”、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株洲市自来水厂等教学和科研平台。经过不断努力,他们创造了出色的成绩,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彰显专业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科研成绩突出
    市政工程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6人,外聘专家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博士生9人,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 16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注册设备师5人。他们主要承担学校给水排水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及土木工程学科(市政工程方向)研究生20余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近年来,在教研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成绩突出。2009年,“市政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科研教学团队。到目前为止,教研室成员共出版教材、专著22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40余篇;主持参与省级、市(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0余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5篇。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省部级教研项目11项;荣获国家授权专利9项;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荣获省、市(校)级教学成果奖15项;获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奖5项;《水质工程学》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高等水处理工程》被评为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同时,教研室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将《水质工程学》、《高等水处理工程》、《流体力学》等16余门课程的教学素材加工整理,建立了内容翔实、特色明显的多媒体素材库。此外,教研室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通过20余年的建设,实践教学成绩明显,主要教师全部投入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现毕业设计一人一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较高,多次得到校内专家的好评。 


                                                    彰显专业特色   寻求创新道路
    市政工程教研室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一是建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教学体系,基本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针对水、(核)环境事业对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促进院企或院院合作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创新。通过院企合作,将主流技术和工程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面向产业加强工程能力培养;通过院院合作,形成了以创新教育模式为核心,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人才的人才培养格局,拓展了高级人才的适应面。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建立模块化的人才培养与实践课程体系,出版了高水平的系列教材,开设了核特色鲜明的系列课程,建立了丰富的实验平台。该教研室教师借助学校的核学科优势,通过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核特色科研,编写了系列特色教材,开设了系列高水平特色课程。同时,面向社会需要,总结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注重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程师的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企业的需要设立企业定制培养课程模块,探索面向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将最新科研成果与工程经验引入课程教学中,以科研带动教学。三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教研室教师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建立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设计与综合型实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技能;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项目实训和实习,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院企合作开设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课程,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6家骨干实习基地,产学研互为补充、互为激励,促进了学科的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和科技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以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为手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四是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了一支勤勉务实、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了多渠道的网络教学。该教研室教师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以及学校信息网平台、双语教学课程、优秀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开展视频教学、仿真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以专业方向为核心,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能力型课程,加强课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应用性。依照权威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原则选用优秀教材,鼓励教师出版高水平国家规划教材,实现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教材建设呈现立体化和多样化等特点。五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该教研室教师将学科理论、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于教学全过程。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推行特色启发式授课,如提问法、类比法、历史追溯法等。教学组织形式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责任编辑:刘红利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