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衡阳医学院2025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在南校大礼堂召开。本次见面会由衡阳医学院党委书记曾国主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马军,衡阳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屈顺林,基础医学院院长张晓东,第二临床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兵,南华临床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陈勇军,衡阳医学院副院长唐小卿,衡阳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清华,副院长曾希、谢巍、刘翔参加。在衡分管研究生培养和思政工作教师、在读研究生代表与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医学研途启航仪式。
见面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会议伊始,作为师生交流的核心环节,两位深耕不同领域的导师代表登台分享,从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两个维度,为新生送上“研途锦囊”。
扎根基础研究领域的唐小卿老师,结合30年科研深耕与20年研究生培养经验,提炼出“科研四法宝”——“以文献为师”“以发表为帅”“借力为术”“以知止为道”,希望同学们通过广泛阅读建立学术坐标,善借导师团队智慧、学科平台资源与学术合作机遇,补短板、提能力,既要明确科研初心,更要坚守学术红线。
深耕临床一线的陈志伟老师,则围绕“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展开分享。他认为,“热爱”是行医的起点,“实践”是成长的关键,“积累”是进阶的基石,“敬畏”底线的守护。“当兴趣、知识、技巧与敬畏心兼备,便离合格医生的目标不远了。”陈志伟的分享为临床方向新生明晰了成长路径。
在读研究生代表发言环节,2024级病原生物学研究生胡翔高以“科研根基”为核心,分享了自己一年来的科研感悟,希望学弟学妹们始终牢记,科研不仅是实验操作,更是对科学本质的探索。2023级麻醉学研究生周扬则立足专业特性,诠释医学使命。他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意味着与责任、奉献同行,他表示,麻醉学是外科手术的“生命守护神”、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既需以“求是”精神追求剂量、操作的精准无误,更需以“明德”之心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温情,这番话让新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随后,新生代表发言。2025级生物学研究生刘小青坦诚分享了初入研途的心情:“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为何而来、如何度过’的思考”,但她坚信,在主动探索前沿课题、攻克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所有困惑都将迎刃而解。2025级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时宏昭则以“向下扎根、向内求索”定义博士生涯,他认为,研途虽有重复与试错,但创新与突破才是主旋律,“无论研究方向如何,我们都肩负着‘以严谨科研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共同使命”。
屈顺林在总结讲话中,以 “扎根”“突破”“仁心” 三个关键词为新生指明成长方向。他强调,做基础研究的同学,需要耐心去探求分子与细胞的奥秘,要坚守对患者的关怀与医学敏锐度,此为 “扎根”;面对精准医疗、大数据分析、基因编辑等医学领域变革,需以对未攻克疾病的追求驱动创新、走出特色路径,此为 “突破”;更要扎根基层、坚守临床,以敬畏生命之心浇灌希望,坚守医者 “仁心” 底色。
伴随着激昂的南华大学校歌声,本次师生见面会圆满落幕。这场兼具仪式感与思想性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对2025级研究生的热烈欢迎,更以导师经验、学子感悟与院长寄语为新生校准了研途航向。未来,2025级衡阳医学院研究生将带着这份初心与方向,在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书写属于自己的医学华章。
会后,卢清华做研究生思政主题教育。他以“培育新时代合格医学研究者与践行者”为目标,围绕“思想素质提升工程”“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这三大素质提升工程,从理想信念到家国情怀,从科研实验到全面发展,从时代发展到AI科技,从个人素养到党团建设,为新生带来一堂兼具指导性与实践性的思政教育课,清晰勾勒出研究生阶段的成长路径。在思政教育夯实思想根基后,马军以“校史领学:做顶天立地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校史底蕴,为新生带来一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总结分享,将入学教育的思想引领推向高潮。
责任编辑 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