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基础医学院2024级本科生明晰生涯规划,找准成长方向,4月10日晚,衡阳医学院举办“‘医’心向未来”师生强联接——“院长有约”系列活动第三期。本次活动以南华大学求是园学生活动中心为主会场,南华楼511、512教室为分会场,以2024级本科医学生生涯规划与成长指导为主题,邀请基础医学院院长张晓东、衡阳医学院副院长周洲、学院教学督导韦星参加,2024级全体辅导员及本科生参与。

会议伊始,周洲带领全体同学重温医学生誓言。随后,她结合自身经验,对医学生未来学习历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详细解读,从课程体系到阶段性考试,再到职业资格认证,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剖析,提醒同学们要合理规划时间,夯实专业基础。她强调,医学生涯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唯有明确目标、稳步前行,才能在医学道路上筑牢根基。

韦星从基础医学学习的“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展开,系统介绍了基础医学课程群的设置逻辑与学习方法。她将医学学习划分为“基础层、方法层、高阶层”三大维度:基础层注重医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方法层强调高效学习策略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阶层则聚焦病例前导与科研思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韦星特别强调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衔接重要性,勉励学生重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根基。
张晓东围绕“医学生与科研”展开深度分享,勉励大家在医学创新创业道路上奋勇前行。他从什么是科学研究、医学生为何需要科研、如何开启科研之路、怎样平衡科研与临床实习等核心问题展开,结合国内外医学教育趋势,阐释了科研思维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他指出,科研不仅是探索医学未知的途径,更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助力。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时间管理问题,他建议以兴趣为导向,从参与教师课题、加入科研小组起步,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他强调科研与临床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最后,张晓东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各项活动,早规划、早行动,抓住创新创业最好时机,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此次“院长有约”活动是衡阳医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活动既有对医学教育规律的深度解读,也有对学生痛点的精准回应。通过搭建师生深度交流平台,为医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引领与专业指导。希望学院全体2024级本科生立足本次活动,明晰课程学习的逻辑与方法,在医学生涯中破除迷茫,找准方向,努力成为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责任编辑 李洪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