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哀思”。4月2日上午,为了缅怀纪念角膜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衡阳爱尔眼科医院、衡阳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的“生命·希望——2025年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衡阳市万福陵园举行。近200人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衡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晴详细介绍了衡阳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进展与下一步设想,她呼吁全社会参与遗体捐献工作,为身患疾病的生者带来希望,为器官捐献者亲属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屈顺林从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向遗体器官捐献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他深情地说道:“这些无私的捐献者,他们给予我们的,不只是躯体,更是一份跨越时光的信任契约。”屈顺林以身传教,通过自身过往研究的历程,呼吁各位医学生们,要牢记医学生誓言,牢记捐献者及其亲属无私的大爱,要严谨对待任何一项医学研究,为解除人类病痛接续奋斗。
衡阳爱尔眼科党支部书记杨莎莎讲述了爱尔眼科近些年来接受角膜捐献,并成功让众多角膜盲患者重获光明的事例。随着关于角膜捐献宣传力度的增大,人们的观念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捐献者加入接力,越来越多的家属完全理解和支持,让更多的角膜盲患者重新获得光明的礼赞。
受赠者代表周武军先生表达了对捐赠者深刻的感谢和铭记,并且要将新的希望继续传递下去。时身患尿毒症的周武军,曾想过放弃而远离痛苦,但“坚持下去,希望便会降临”这句话给了他力量,他决定继承传递希望的路径,从受赠者转变为捐献者,为更多身处绝境的人带来新生活的希望。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同学们以一首《感恩的心》,传递作为医学生对捐献者的尊敬与感谢,表达自己对医学健康事业深入钻研的坚定与信念。他们决心将医学生誓言铭刻于心,化作前行的不竭动力,在医学道路上笃定迈进 。

衡阳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跳跃在《爱的奉献》的音符上,以手捧的鲜花,礼赞了生命最纯粹的爱;以舞姿和旋律,诉说生命的无私与崇高。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坚定了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奋斗终生的决心。
责任编辑 熊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