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校园活动 -> 正文

【特色南华】从军为民,助核报国——核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专访长潭村马兰基地退伍军人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文/周华国 蒋欣 图/李羽航    点击:     

7月8日下午,核科学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蒋欣、李羽航走访安仁县退伍军人唐柏文,聆听老人以普通邮政兵视角讲述的国防核建设往事。唐柏文的军旅经历,如同一扇窗口,映照出老一辈建设者在罗布泊马兰基地默默奉献的岁月。

1979 年,唐柏文怀揣 “报效国家、保家卫国” 的初心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邮政兵,奔赴新疆罗布泊马兰基地。作为基地 “信息桥梁”,他每日负责将报纸、资料精准送达各连队,为封闭环境中的建设者传递外界动态。初到基地时,“住地窝子、啃窝窝头” 的艰苦超乎想象,干燥气候与饮食差异让他一度水土不服,但目睹战友们在荒漠中日夜奋战的身影后,他迅速投入任务。基地邮路中,汽车承担长途运输,摩托车穿梭于团部与连队间。每当亲手递上带着油墨香的报纸,看到战友眼中的期待,他便忘却奔波疲惫。“最自豪的是听到他们说‘终于有新消息了’。” 他说,这份平凡任务承载着凝聚军心的重任。四年间,戈壁风沙磨破手掌,烈日严寒灼晒皮肤,“完成任务” 的信念始终坚定。

1983 年退伍回到郴州后,唐柏文脱下军装、换上农装,种地养猪、送水务工,却从未卸下军人担当。邻里有难他主动搭手,村里基建他带头投劳。“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事。” 老人朴素话语中,藏着退役军人的初心。如今虽年逾六旬,他仍与当年战友保持联系,戈壁情谊成为一生财富。

“他是千万核建人中的普通一员,却用青春诠释了‘隐姓埋名、以身许国’。” 实践团成员感慨,唐柏文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国防事业的辉煌,离不开无数 “螺丝钉” 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从戈壁邮路到田间地头,老人用行动印证 “岗位有分工,责任无差别”,更让“两弹一星”精神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访谈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唐柏文等老一辈建设者为榜样,把“从军为民、助核报国”的信念融入专业学习,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绚丽光彩。

责任编辑:核科学技术学院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