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湖南省衡南县车江镇城关第二小学开讲。核科学技术学院“稻花香下承‘核’梦”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何沛东,以“‘两弹一星’——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为主题,为小学生们深情讲述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国奋斗的种子。

课堂上,“最有威慑力的武器是什么?”何沛东的提问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随着我国首颗原子弹、氢弹模型图片的展示,他铿锵有力地揭晓答案:“是‘两弹一星’!它们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盾牌。”
何沛东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详实的资料,带孩子们回到那段风雨如磐的年代:面对美国核讹诈的严峻威胁、苏联专家撤走的巨大困难,“中国人怎么办?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搞出自己的‘争气弹’!”他动情地讲述着科技元勋们以身许国的感人事迹: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在核试验中为保护同事遭受严重辐射;钱学森历经千难万险归国,发出“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时代强音。孩子们凝神倾听,眼中充满敬佩的光芒。

当1964年《人民日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图片呈现在屏幕上时,教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何沛东借此契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我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并带领全体学生齐声朗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涵。
整堂课气氛热烈,孩子们专注聆听、积极思考、踊跃提问。稻花香下承“核”梦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宣讲,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今天和平安宁的来之不易,铭记先辈的卓越功勋,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