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船山学院近百名学子去往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内容涵盖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学科专业、发展成就、教育关爱、绿色环保等十个实践领域。本次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红网、新湖南、华声在线、湖南教育新闻网等官方媒体先后报道船山学院实践活动共计17次。
书韵墨香传古意,女书绣彩绘新篇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7月6日,船山学院“一枝独秀”团队于浦尾村对女书文化进行调查与实践,了解浦尾村村民对女书文化的认知程度、对其发展变迁的观察以及对其保护与发展的看法和建议。经过调查,团队成员更深刻地认识到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女书为女性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乡村特色,绘就产业新篇
湘情照人心,湘村育珍“猪”。调研团队深入沙子岭,对当地农业种植(如特色果蔬、中药材)、手工艺品制作、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走访农户、企业、合作社,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利用无人机航拍、VR技术等现代手段,记录沙子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团队与企业负责人、村民代表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沙子岭特色产业发展的看法、经验及建议,通过座谈会形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策略。
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劳动共绘美丽画卷
打破壁垒,让光照进去。7月7日-9日,船山学院“湘情志梦”社会实践队赴邵阳市隆回县小水塘村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深入分析农村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和问题,对电力基础设施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用实际劳动助力小水塘村产业振兴。通过此次活动,学院学子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积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乡村调研、科技支农、服务助农等活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激扬青春力量、践行青春使命。
承长鼓非遗,传瑶乡薪火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7月9日,船山学院团队围绕水口镇人文特色调研,学习瑶族特色长鼓舞,了解当地长鼓舞的文化传承方式,学习如何去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对长鼓舞文化的发扬决心和对瑶族人民的喜爱。瑶族人民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讲述着故事、传递着情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认团队成员感受到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团队对当地花海项目与茶叶基地进行走访调研,与工作人员通过对话采访直观感受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式,并进行记录。
循声觅道,韵语蜡染
循声觅道,韵语蜡染。8月10日,在湘西花垣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船山学院艺遗生辉队深入了解并研究湘西蜡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队员们与村民深入交流,聆听他们对蜡染艺术的热爱和见解,同时观察并记录了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队员们专程拜访了湘西蜡染的非遗传承人,通过与传承人的对话,了解蜡染技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他们在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队员们不仅体验了蜡染的创作过程,还学习了蜡染的设计原理和染色技术,体会到了这门艺术的精细和复杂性。
以青春之笔,绘美丽乡村
墙绘点亮乡村,文化振兴新篇。8月25日,船山学院绘梦先锋队在衡阳县西渡镇新桥村开展了以‘新桥村墙绘艺术调研与实践’为主题的下乡活动。活动旨为乡村带来艺术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墙绘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不畏艰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墙绘作品宣传乡村文化, 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将艺术融入了乡村生活,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中, 齐心为乡村增“颜值”、提“气质”、育“文化” 出一份力。
责任编辑 李洪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