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哥,马上就要轮到我们俩上台主讲了,好激动!”一个学生侧头低语道。这是南华大学第六教学楼一间小会议室中一幕。11月12日上午,教师向宇燕与2016级临床10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向宇燕说:“今天上课我不讲,我坐在下面听,跟你们一样是学生。”
所谓“翻转课堂”,课前由老师发布教学PTT和标本视频等,确定主题、分配任务,并提供建议;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合作制作教学PPT、讲稿并推举发言人。在该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核心,教师则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伙伴。此次课堂以“心”的解剖为主题,要求学生从解剖学知识出发,联系冠心病与法乐氏四联症进行发散性讲解。课上,先后有4名同学上台主讲,他们分别对心的位置形态、心包、心腔与心传导系进行了阐述,再由不同学生进行提问或质疑,主讲人依次进行解答。当遇到解答不清楚的时候,师生就共同研讨,以求其解。
该模式以“悟”代“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辨别真伪与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通过课下学习、课上“作业”,“翻转课堂”直接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好地潜在的提高了课下学习的主动性。


责任编辑 覃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