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校园活动 -> 正文

【特色南华】衡阳高校掀起新诗“潮” 大讲堂里听“师”说

发布时间:2015-12-29    作者:文/朱毅强 程赢慧 摄/朱海刚    点击:     

“雨打南华走过/一片落叶/从树上滑落/旋转/消失/诗意临窗/心如静境/顿悟/推窗/推开了/推开了另一片天地……”湖南工学院黄勇听完讲座写下这样一首小诗。12月26日下午,南华大学扬帆大讲堂“扬梦想之帆,逐生命之梦”主题系列讲座首讲在雨母校区逸夫楼202教室开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郭密林围绕“中国新诗方向该往何处去”这一议题进行现场授课。

中国新诗是在中国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体诗来自民间,无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还是从无格律的长短句到有格律的宋词,都经历过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的艺术升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积累,而是诗词的一个质的突破和飞跃。郭密林将中国新诗发展分为翻译诗、政治诗、朦胧诗、台湾诗及当前诗歌五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介绍。他指出,台湾新诗的发展,由于受政治的影响相对大陆而言要少一些,在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基础上,对诗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追求更加接近诗的本质。

郭密林还结合自己主编的《民间有好诗》里面的作品,向大家分析当前诗歌发展现状。他认为,这些诗作的作者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贵族气,他们只是描写身边的亲人、同学和同事,描写着自己的吃喝玩乐、悲欢离合……他们追求一种起承转合或者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他们的诗最接地气,是民间作品与文人作品的最佳结晶。

课程结束后,郭密林老师还与现场很多学生进行了互动,并为他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汉语言文学152班钟亚静听完讲座时说道:“以前没懂什么是真正的新诗,虽然爱诗,却总感觉找不出一些根据与判断,今天这个讲座为我真正打开了窥探新诗的大门。”

南华大学绿音诗社李翠贤说道:“本来我也想提问的,但是现场交流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找不着机会。幸亏留了郭老师的电话,后面我一定要找个时间去请教请教。”

责任编辑 彭晓敏

责任编辑:彭晓敏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