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要喝彩——访设计与艺术学院现场观众李阳
记 者:李阳同学你好,谢谢你抽出时间接受这次采访。请问这次大运会哪个运动员让你印象最深?
李 阳:印象最深的就算是我们班上长跑运动员吴亮亮了吧,我觉得他表现得非常棒,印象挺深刻的。
记 者:同班同学?那他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
李 阳:其实,和所有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一样,吴亮亮同学每天坚持在跑道上训练,但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作为一个5000m长跑运动员,他有着非常坚定的信念。比赛前的一天已经下起了雨,但他依然在跑道上孤独地跑着,在别人抱怨天寒地冻的时候,他没有停下脚步。每晚坚持训练成就了今天的他,毫无怨言,一心想要为班级、为学院争得荣誉,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环艺二班的成员,在他看来,既然代表班里参赛了,就一定不能松懈。
记 者:5000m长跑,确实不容易,你还记得当时比赛的场景吗?
李 阳:嗯嗯,记忆很深刻,那么大的雨,还很冷。那天作为设计与艺术学院代表队一员,他站在湿滑跑道上,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冒着大雨,踏上了5000米长跑的征程,那一瞬间,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都为之感动,不仅仅是他,所有的5000m运动员都不容易。当他跑过设计与艺术学院观众区时,我们都起立为他鼓掌加油,为他呐喊了!他是我们班的骄傲,是设艺的骄傲!
健儿有感悟——访女子组跳高亚军许蓉芳
记 者:许蓉芳同学你好,很感谢你能够接受我的采访。首先祝贺你在本次大运会上为公共卫生学院斩获一枚宝贵的银牌。我想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会破纪录,其感受如何?
徐蓉芳:你好,因为我并不是体育生,所以也没有想过要破纪录这种事,技术上也并不熟练,觉得自己尽力而为就好了。感受的话,比赛的时候还是难免会紧张,自己心里想着:跳过去就好了,跳不过去也没关系,下次再加油,然后调整好心态继续比赛……
记 者:平时你的训练是怎么进行的?你是如何跨越重重困难站上领奖台的?
徐蓉芳:训练的话一般是在清晨,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受伤,会热热身,最忌讳的就是不准备,直接上场训练,这样子很危险。因为不太熟练背跃式,所以采取的跳法俗称“青蛙跳”,训练的时候大腿特别疼,但是一想到要上场比赛,一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最大的困难就是起早床,你懂的……(笑)
记 者:得知自己收获银牌的时候最想做的是什么?对于本次运动会你怎么看?
徐蓉芳:最想做的就是和身边的好伙伴们分享喜悦,然后衷心感谢那些鼓励我的人。对于本次大运会,我只想更积极地去参加这次盛大的比赛,就算拿不到名次,也要享受参加的过程,最宝贵的是这种经历。最重要的是观众,朋友们加油和支持,让我在比赛时的风雨中,倍感温暖。
老师谈看法——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龚向坚
记 者:龚老师您好,很感激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我校2015年的大运会正在进行,“全民健身”的热潮又一次在南华兴起。请问您平时最喜欢或者擅长什么体育项目?
龚向坚:同学你好,一年一度的大运会已经办了十几年,我个人平时对体育也颇有兴趣。就体育项目来说我一般都是打打羽毛球、跑跑步之类的,我觉得要工作好,首先就要有一个好身体。
记 者:据了解您是南华大学组建之初就来到了这里任教,那么对于十几年来,年年寒风大雨中办大运有什么感想?
龚向坚:这个的话,的确,我们南华大学确实是每年的大运会都是遇到了阴雨天气。其实每年的比赛具体日程还是有改变的,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这雨,偏偏就都让南华遇上了。不过我要吐槽的不是这糟糕的天气,因为同学们踊跃参与的热情完全驱散了寒冷,从开幕式上的方阵队列入场,到文艺表演中的三千多人齐打太极拳,都令人震撼。包括外国同学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特色和健身热潮!
记者来发言——访校记者团14级成员刘可欣
记 者:刘可欣同学你好,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作为记者团的一员,请问本次大运会记者团派出了多少小伙伴?
刘可欣:每年的大运会都是我们记者团的盛事,所以今年和以往每年都一样,我们记者团几乎是全员出动,今年有上百名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参与了大运会报道工作。
记 者:在第一现场感受大运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刘可欣:比起观众,记者对于比赛会更加紧张。因为要第一时间确定比赛名次,还要确保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的状态可以接受采访。不少记者在采稿过程中都是跑来跑去的,同时还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写稿思路。运动会的报道工作,对于我们记者团的小伙伴们来讲,可以说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记 者:这个我也有真实体会,那么较去年大运会而言,今年开幕式有了哪些创新?有什么新的突破?
刘可欣:今年我们学校的大运会较去年最大的创新在于开幕式上的节目表演。南华大学的大运会一直是跟随者“全民健身”这个大潮流走的,从去年的小苹果集体舞,到今年的千人打太极,都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素材。
裁判说感想——访2015大运会裁判员匡思佳
记 者:你好,谢谢你百忙之中接受这次采访。作为裁判员,请问你对于今年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表现作何评价?
匡思佳:你好,其实我这次作为裁判员可以说是在第一现场观看了一系列的比赛,裁判席的位置离比赛的终点很近,这让我们清晰明了地记录了每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对于运动员们的表现,我觉得无论是否拿到了奖牌,他们都是成功者,比赛那几天风特别冷,雨也下的挺大,能够顶着风雨上场比赛本身就是一种不容易,我很佩服他们。
记 者:那么参与大运会裁判工作有什么最深的感受?
匡思佳:作为裁判,对运动会的进行除了有一种期待之外,我想更多的应该就是责任了吧,这种责任体现在每个裁判员都必须准确记录运动员的圈数、用时等重要的打分依据。除此之外,还有作为一个坐在特殊角度的观众,我也要求自己必须最准确的记录,这才是我坐在这个位置对运动员最大的尊重,也是给他们的最大的鼓励!
责任编辑 陈姗红 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