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几年一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到如今半年10例,南华附二医院DCD工作组在2015年6月21日凌晨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规定,作为国家卫计委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OTC)核定的移植医院,每年必须至少完成10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工作,否则将取消医院移植资质。我院DCD工作组在2015年1月5日到6月21日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全年国家任务,回想2014年1到6月整整半年时间才完成一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年上半年完成的10例DCD差不多都是在凌晨时分实施的,最近更是接连遇上母亲节和父亲节,我们可敬的DCD工作组成员就是在一个个不眠之夜完成这神圣的工作。DCD工作组是一个大家庭,罗志刚教授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他常年不分白天与黑夜、无视节日和假日,一鼓作气地连续工作,无怨无悔,诠释了何为崇高,何为大师。不仅如此,罗志刚教授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并表示未来若能如愿,这将是一个医生的最为完美的人生结局,是内心寻找的一种天籁之外的灵魂归宿。诚哉,大医如是、大爱如斯!
DCD大家庭除了罗志刚教授这位家长,还有许多杰出的成员:主管副院长廖勇仕教授、医务部部长何振华教授、器官协调员谷朝晖老师、脑死亡判定专家梁日初主任和刘锋主任、器官维护专家桂培根主任和罗勇老师、麻醉科王德明主任、手术室谢春花老师、器官移植实验室谭湘芳主任、院办张晴川主任和魏敏老师、移植中心全体医护人员......
器官捐献,是人之大爱,是生命的延续。感谢捐赠者,生命的延续与接力让生命生生不息,让更多的家庭延续了幸福。半年十位捐献者,说明了衡阳这个城市的市民对于器官捐献的认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最好体现。当年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身故后器官救助了八人。中国是一个器官短缺的大国,许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中煎熬,中国的器官捐献还需要社会公众人物与社会贤达的参与。器官捐献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热切地呼吁,一切相信科学、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请您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信念,正确对待疾病与死亡。当某一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当整体生命不可挽回时,让我们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技术在别人的身上得到延续,将人生的句号改写成生命的省略号!人生没有永恒,奉献必定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