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征文选登 > 正文
我是一名见证者
发布时间:2022-05-07作者: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20级城乡规划研究生 李隆斌

研究生的学习相对自由,来校之初,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我的迷茫给我带了些许的不安。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进行研究生的学习,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看论文,找不到当前研究的实时热点。我看着一篇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和复杂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找不论文数据那种焦躁的心情,让我十分惆怅。那时我常常在想,这难道就是我要度过的三年时光吗?在和导师的几次交流后,我逐渐减轻了不少的焦虑。他指导我论文的研究方向,联系了师兄师姐给我答疑,告诉我该如何沉下心来,好好利用并且享受这三年的学习时光。他会考虑我的想法并且给我信心,叫我大胆往前走,鼓励我不要死读书。于是,除了写论文、上课,我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研究生元旦汇演和大学生合唱团,在这里结识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带给我满满的正能量。2022年五四青年节,我有幸参与到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学校庆典活动中,我感受到青春之南华、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生生不息。

在学校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与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有一群同学利用假期留校的时间在办公室阅读大量文献、学习撰写论文,用导师的话说:“假期是搞科研的最佳时间,我们不能浪费。”我在这个寒假也选择了留了下来,搬到了红湘校区的实验室。湖南的冬季冷得格外刺骨,外面是冷风,细雨。而我看到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每天三点一线,上午九点一直到到晚上十一点,每天都是激情满满,孜孜不倦。我也深受感染,我发现学习的路上并不孤单,每天看完论文之后都会有种充实的感觉。我有时在想,就是有一群他们这种具有钻研精神,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只为攻克难题,不为物质所动,不为安逸享乐的一代代南华人,才能助力南华大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成为祖国新一代年轻人的中坚力量。寒假受疫情的影响,一些学生无法回家过年,看着周围的同学们都已经踏上回家的路程,我也早早买了车票。但是部分家乡有疫情的同学只能留下过年了,春节是家人团圆的好时候,我不免为不能归家的同学们感到遗憾。幸好,学校开展“暖新年”活动,小年有包饺子活动,春节那天还组织没有回家过年的研究生一起吃了一顿美味的年夜饭,让大家感受到新春的温暖。我返校得比较早,在学校食堂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也正是这些关怀人心的举动温暖着莘莘学子,抚慰着一颗颗学子的心。

这一年我还见证了许多优秀的教师,见证了他们无私又伟大的奉献精神。“我最骄傲的事不是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而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是被誉为“核工业粮食”安全护卫者、中国铀矿采冶学科拓荒牛的南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德馨老师说过的话。1984年开始,丁德馨老师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铀矿冶行业低潮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缺乏之际,他率先开展铀矿溶浸交叉新技术研究,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强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即使长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也不愿离开教学科研岗位,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半年后回到讲台、回到实验室,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最美辅导员”马军老师,”“军妈妈”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领路人。在校任职26年期间,始终奋战在辅导员一线,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学生心理危机200余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000余次。

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全国首家整建制转隶高校的省级荣军医院、南华大学牵头的“5G+临床胜任力互动教学生态系统建设”成功入选《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入围名单公示》、成功研制全球首款新型原发性肝癌诊断试剂盒、衡阳医学院入选“全国工人先锋号”……为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南华大学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们看到,在为祖国建设的奋斗征程中,处处都出现了南华的身影,南华一直在前行,一直在贡献自身的力量。

我们相信,南华大学一定会成为我们每一个南华人最亮丽的底色。最后,预祝南华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