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育人成效 > 正文
黄秋生:做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传播者

9月8日,黄秋生作为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参加了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暨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回来后,他一头扎进了“数字马院”“智慧思政”的建设中,他说,这是信仰所在、职责所在、兴趣所在。


7A7FF3

黄秋生,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对象、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一个暑热持续的秋日下午,黄秋生教授终于从忙碌中挤出2个小时接受采访。

信仰感召:物理老师变思政课教师

2002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黄秋生在教室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群中坐着一个熟悉的面孔。“黄老师,你怎么到这儿来啦?怎么变成了思政课老师啦!”课后,这个学生兴奋地来到讲堂。1996年7月至2001年8月,黄秋生在衡南县向阳中学任教中学物理,这个学生是他曾经教授的初中生。

曾经的初中生变成了大学生,曾经的物理老师变成了思政课老师,师生两人时隔4年,在距家乡1300公里之外以全新的身份继续延续师生情。

爱因斯坦曾说:“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尽管物理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契合,但是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从物理老师到优秀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似乎并不传统,跨度之大依然让人惊叹。黄秋生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0年,黄秋生在《中学物理》一书中发现了一道错题,便想写一篇文章进行反驳指正。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查阅资料找写作方法,以求最好地表达他的想法。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让他深受感触,他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吸引。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从那之后,我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黄秋生感慨。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一年之后,他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李素萍教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此时,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立志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个学物理出身的门外汉要如何成为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呢?黄秋生有自己的学习技巧。

每到周末,黄秋生便约三五好友开展文化沙龙,大家依次分享一周的读书心得与见解,其他人进行点评和补充。一天下来,每个人都好像这一周读了好几本书,文化沙龙实现了1+1>2的效果。“起初,我听得多,问得多,讲得少,一个月之后,我也可以侃侃而谈了。”黄秋生笑道。每次沙龙结束后,黄秋生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补充,确保沙龙上的知识可以全部吸收,化为己用。

为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黄秋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2遍,和本科生一起上导师和师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琢磨他们的上课技巧,学习他们课程设计。2002年,黄秋生在读研究生二年级,因为表现优秀被安排给本科生上课,正式走上思政课教师讲台。

育人初心:传统课堂变创新课堂

2004年6月,黄秋生毕业了,他有机会留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或进入浙江社科院、广东中医药大学工作。因家中60多岁的双亲需要照顾,黄秋生选择回到家乡,就职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担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院长。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是面向全校学生,文理学生的思维方式从高中开始就不一样,大学后思考方式的差别更大了,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只有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事半功倍。”黄秋生说道,他擅长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比如在讲到“联系”的观点时,面对医科学生老师使用的是“淋雨生病”的医学事例,面对理工科学生则采用“挑战者号事件”,而面对文科生则借用民谣来讲解。

“在黄老师的课上,我们不仅觉得有趣还觉得很熟悉,因为他会用一些和我们专业相关的案例,比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这让我们快速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印象更加深刻。”来自护理学院19级本科生钟楚涵说到。

课后,他常与学生闲聊,了解学生喜好,发现一些如《亮剑》《觉醒年代》等电视剧深受学生追捧。他做足功课后,电视剧里的故事结合历史故事成为了教学案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才能真正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心里。”黄秋生直言。

黄秋生的创新课堂不仅是教学案例的创新,还有课堂形式的创新。他发现,学生在网上的表达比面对面的表达更大胆、更活跃,于是他将网络视为教学的延伸,开展反翻转课堂。他进行课程线下专题授课后通过学习通或QQ群开展线上研讨问题,之后再将问题汇总移至线下化解,这样既确保了教学进度又调动了学生们课堂上的积极性,知识点活了起来。

黄秋生发现短视频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于是除了带领学院老师建立线上精品课程,他还带着大家精心制作5分钟授课视频上传至学校的数字化教学中心,目前已有千万次的点击量。

正是有一份育人初心,黄秋生时刻在想如何创新课堂。念念不忘,不懈努力,必有收获。黄秋生2013年入选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全国微课比赛优秀奖;2014年入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胜奖;2015年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项目;2017年获全国思政课教学能手;2021年获得了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称号。

价值引领:学生变同事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黄秋生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做好“世范”,他手机从不关机,学生需求必回应,学生疑问必回答。

2017年9月,黄秋生因为锻炼时脚踝骨裂,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躺在病床上抓紧时间搞科研,1个教育部项目、1个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个全国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项目、1个省社科重点项目在卧病在床期间全部结题,让同事为之敬佩。

“老师,我想上你的课”,十余天后,他收到了学生的信息,当即决定要从病房回到了教室给大家上课。坐着轮椅进教室,拄着拐杖站在讲台上,学生无不感动。这份感动也延续到了课后。

临床医学本科生刘同学大一期间因为成绩不理想,目标不明确。黄秋生在课上留意到了这个迷茫的男孩儿,私下给他开小灶,刘同学也慢慢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就是要成为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成就自我价值。现在,刘同学已在重庆医科大学硕博连读,长假期间常常回到南华找黄老师汲取精神养分。

“本科生的教育更多在价值引领,让他们相信马克思主义,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还要让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黄秋生坦言,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研究生会走上讲台,成为人师影响学生。10余年来,黄秋生培养的20余名研究生中半数在高校任职。

为了让研究生成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黄秋生要求他们熟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文,每一位研究生必须熟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从文本中获取核心竞争力与强大的理论基础。每周,黄秋生会举办文化沙龙,让各个年级的研究生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探索兴趣、掌握知识。

正因为熟读文本,可以熟练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黄秋生的研究生在读博中很受欢迎,也能如期顺利毕业。2021年6月,黄秋生2015级研究生陈元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毕业,听从他的意见回到了南华大学,成为他的同事。

在几年前一篇在校内媒体公开发表的文中,陈元谈到黄秋生对她的影响深远。“人生的困难不应该成为借口,而应该成为奋斗的动力。”考研受挫后的陈元意志消沉、自我怀疑,黄秋生多次找她谈话开解,劝解她、辅导她。最后,陈元走出学习的窄巷,与自己和解,成为了一名好学、乐学、会学的人。

“学生变同事,这是一种延续。”我笑着说。

“这也是我的欣慰、我的幸福。”黄秋生爽朗地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