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光明网】浅谈“大思政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2017年2月27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其中提出了关于“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出了国家和高校管理者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理念,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的教学方案,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在中国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以及怎样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是相当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大思政课”为中心,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等所有可能育人的主体都联合起来。运用“大思政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强调了以大时代担当、大格局气概、大协同的思维为引导,突破将思政课局限在校园、课堂等有限时空的固有传统,打造出“大思政课”“三全育人”新格局。

在当下时代理念中,思想意识形态空前开放,在思想教育中建立专业化的模式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大思政课”需要用其特有的思想性,全面性,科学性等优势引领“三全育人”的专业化模式建成。教育要求高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要广泛参与进来,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载体,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主动力,进一步实现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化的校园建设。

实现“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实现主要是以实践的体验作为思想内化平台,实践是思想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中心,在“大思政课”指导下进行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和构建能够体现出思政课实践性特色,“三全育人”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立足实践树立远大理想。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环境中探索出符合实际的“三全育人”模式,是思想政治观念深入高校学生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思路,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其形成多元育人的合力和长效机制、构建有效思想教育的渠道和模式、融合各类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框架,从而形成“大思政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在“大思政课”指导下进行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和构建要求全体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的提高自己的意识和担当,全面的整理和分析自己岗位在“三全育人”模式中承载的作用和功能,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高校全体师生做好以知促行,进一步做好“三全育人”的工作引领。

将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全过程中进行贯穿,整体协调高校内部、外部、社会育人资源,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在“大思政课”指导下整合各个环节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用科学准确、全面标准的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让师生在有形无形、理论实践、思想行动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切实提高“大思政课”指导下进行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工作的常态化、实效性,建立好全方位、多方立体育人格局。

在“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应该有力保障全过程一体化的“三全育人”,将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协同。为学生设计好德育育人目标和计划,在学生成才过程中,更好地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和提升。

在“大思政课”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明确,教学活动向来不是仅仅属于教师的任务,还应该是互动模式下的良好成果。因而为了实现“三全育人”模式就应该保持高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一是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但是在我们强调的“大思政课”背景下,就应该在教学目标中纳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德行目标,引导学生各个方面均衡的发展。二是应该创新高校教学方式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的考核,更加重视学生在平时表现,全面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的作用和成效。

“三全育人”模式得以实现的落实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在高校中其他教职员工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高校应该从行政、管理、教学等等工作方向同时贯彻“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知到思想道德的提升。在此过程中,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是关键,需要坚持好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以及目标导向等有机构成组织管理机制。一是细化高校内部教学制度。对于完成了育人目标的教师,应该进行奖励。同时在高校的管理层面来讲,应该主动构建新的教职员工评价体系,主动接受学生评价。从正面激励教师积极发挥“三全育人”教学模式,也让学生对于这种思政教育更加接收。二是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岗位职责。不仅要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给予学生指引。三是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组织管理计划。以党建工作作为抓手,各个部门全体参与、齐抓共管,以联合育人的理念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见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更需要关注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和看法,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思想政治主题的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思想政治意识。

高校应该进一步强调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创新创造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本身的专业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性、实践性的规划,使得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行业,进一步踏实落实好“三全育人”教学模式。

需要整合各种实践性教学资源。联合未来学生可能流向的企业、社会部门等,统一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多种教学主体融合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将思想政治的新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培养的模式,形成自学式探索的学习远景。需要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着重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从而用更多的自主权吸引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高校的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时候,应该主动思考教师教学内容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三全育人”带给自己的学习优势和特点,养成自己独特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更加主动的吸纳良好因素,形成自己优秀的个人情操。

高校任课教师应该主动优化教学的体系评价。反向的从教学结果来推动教学课程效果的落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升人才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深层的特质进行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加关注学生内在,使得学生不因为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同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该利用好评价机制。教师用有效的评价机制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率,同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学习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制定出更关注过程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好“三全育人”的全过程育人这个思路,激发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当前需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大思政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工作内容,同时明确高校管理层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机构经常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将思想政治课程纳入到全面考核过程中,改进、完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案,逐步提升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育人的核心把握和方法把握。

(沈新建 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