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 助推高校“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就高校而言,隐性教育的要素是十分广泛的,体现于学校的各种资源和现实情境之中。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健康、学习态度等都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在物质层面,学校富有特色的建筑、美丽安静的校园环境、舒适宜人的教室景观、丰富多彩的作品展区等会对学生的气质养成产生影响;在精神层面,学校特有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教学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学术氛围等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在心理层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心态、精神风貌、人际交往等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在制度层面,良好的管理体制、健全的规章制度、优质的管理服务等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作为“大学的心脏”,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途径与方法参与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通过隐性教育发挥独特的作用。图书馆开展隐性教育的资源要素十分广泛,既有硬件要素如馆舍风格、空间布局、文献资源、阅览环境等,又有软件要素如文化氛围、馆员言行、信息服务、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等。基于这些广泛的教育资源要素,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具有其他隐性教育不具有的特点,如施教方式多样、接受机制灵活、施教时空开放、资源利用便利等。为此,图书馆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隐性教育发挥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有力支撑作用。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中心”,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功能。据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促进思政课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图书馆开展的学术成果鉴定、学位论文检测等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端正科研态度,防止学术不端。学生通过参加图书馆组织的科研活动,可以激发自身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意识,从而达到科研育人的效果。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等多种网络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育人素材,使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从而起到网络育人的作用。

积极引领作用。图书馆设立学生图书管委会、志愿服务队、读书协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开展各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将组织育人寓于学生的活动之中。同时,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劳动,可以有效开展实践育人。这些实践性劳动,既有整理书籍、打扫卫生、养护环境等简单的体力劳动,也有协助馆员进行图书编目、馆刊编辑、微信公众号维护运营等需要一定技术的劳动,还有协助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图书展览等需要综合素质的劳动。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都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辛苦,从而提升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熏陶提升作用。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这种独特优势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其他部门不能取代的作用。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普及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主力军作用。在心理育人方面,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和多学科背景馆员的优势,弥补学校在心理育人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升心理育人的质量。应当说,高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实现对学生全程性的心理教育与引领。例如,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特有功能,组织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使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容和真谛,进而帮助其宣泄心中的焦虑、净化心灵,养护或恢复其身心健康,达到疗愈心灵创伤的效果。

良好示范作用。在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区域、开放空间,每一名进入图书馆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通过这种管理与服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管理与服务的真谛,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和服务时,馆员也能充当身教胜于言教的“人师”。可以说,馆员们的良好言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会对学生起到熏陶、引领、激励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行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当前,图书馆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克服“以书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动参与、积极转型,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整合、利用馆内资源,培养和发掘馆员的学科及才艺优势、潜力,与校内各部门、各学院等加强合作,以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疗法、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成立文化创客中心、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打造思政教育品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系烟台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作者:袁红玉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31日第6版 版名:高教周刊·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