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人物 -> 正文

王力立:科研是一种“环环”相扣的生命传承

发布时间:2024-09-18    作者: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点击: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到衡阳不南飞”,古诗词里,北雁对温暖湿润的衡阳偏爱至极。

而近些年来,雁城衡阳还成为了“南雁”的喜好之城,湖湘青年英才、南华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王力立便是一位典型代表。

一路向南“大树”底下快成长

基于内修饰空腔大环主体分子识别性能的应用拓展

王力立,1987年出生,在山西大学修完本科与硕士学业,带着对化学研究的深深向往,开启一路向南的学术攀登征程。

2011年,他投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荣华教授门下攻读分析化学博士学位。该院是湖南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其分析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分析化学也是我的导师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这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的科学。而我正是被这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引进了科研的大门,其对科研的执著和热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王力立说。

博士毕业,继续向南,分析化学也成为王力立加入他向往的“一线城市”深圳、“一流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最受欢迎的敲门砖。

“这是一所以一流标准新建的大学,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对我非常有吸引力。2016年,我加入了该校蒋伟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王力立介绍,“导师虽和我一样同为80后,却有着国内和德国、美国名校的丰富经历,学术造诣非常高。当时课题组正缺一名分析化学专业人才,他希望我能将自己博士的研究背景与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相结合。”

彼时,蒋伟独立发展了一类具有“内修饰空腔”的仿生大环主体,解决了“在水中利用氢键对极性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的难题。

好风凭借力。“我正是基于具有‘内修饰空腔’的仿生大环主体对手性环氧的高效识别,首次实现了其光谱检测,并成功应用于真实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获得了与手性色谱方法相类似的结果。”王力立直言自己特别幸运,“就如同蒋老师他们之前已搭好了‘仿生大环主体’的戏台,在其悉心指导下,我得以上来便顺利唱了一出‘应用仿生大环主体’的戏。”

该研究成果在王力立开启博士后研究一年后出炉,并被发表于一化学国际顶刊上,被认为“在不对称环氧化催化反应的条件筛选优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随着了解的增加,在王力立心中,蒋伟更被打上了“什么都会、什么都懂”的深刻烙印。他回忆,导师曾有一篇投往国际期刊的稿件,针对编辑发来的审稿意见,不同于一般“顺着来”的应对方法,其是从英文典籍中找到相关知识点成功反驳,“丰富知识储备令我们膜拜”。

满“腔”热情铿锵三人“当家”去

王力立/杨留攀团队研究成果——尿液中尿酸的双模式便捷快速准确检测

2年的博士后研究结束,凭借优异的科研成果,王力立获聘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一名教师。

然而渐渐地,王力立感觉自己背靠“大树”有了“好乘凉”的思想苗头,加上一线城市住房等生活压力,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该如何落地当初一路向南关于“改革”、关于“闯创干”的向往。

“其时,南华大学启动人才强校战略不久,大力招揽高层次人才,在圈内有口皆碑。在湖南大学博士室友何隆薇的大力推荐下,加上南华大学抛出的科研条件、人才待遇等几乎可与深圳比肩,我便跳槽过来了。”王力立回忆。

事实上,在南华,王力立感受到了更多欣喜,直言“整个学校都处于奋力拼搏的态势”。如早晚的校园里,他们常可见到处转悠巡视的校领导;个人的手机上,有书记、校长专门组建的高层次人才办事交流群。

王力立过来南华大学药学院的一项重要待遇是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期待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而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其从一个纸面上的口头承诺,到立项、投标、开建、装修、验收,仅仅花了约2个月。

另外,作为实验室带头人,仅仅半年后,他便招收到了第一位博士后,同年9月又顺利招生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入职一个月内,科研启动经费便到达学校财务系统其实验室账户,人才引进安家费更打包直达个人银行账户……这一切都让王立力充分感受到了南华大学的品牌魅力、办事效率、待才诚意。

“之后一年中,我陆续说动之前在南方科技大学同一个课题组的姚欢、杨留攀博士来到南华,联合组成了药用超分子团队。”王力立说,铿锵三人行,他们的“大环之家”更像家了。

今年夏天,他们实验室捧出了第一批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王丹和李诗瑶荣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及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诸多荣誉和奖励。李诗瑶表示,她在科研方面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三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姚老师在科研软件和实验方法上教会了我很多,对实验基础知识薄弱的我进行手把手指导,包括从课题选题、实验开展、数据处理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杨老师会在组会上贴心地指出我PPT上存在的问题,他身上智慧、沉静、宽容的学术品质以及对学术的信仰与忠诚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王老师给予我机会,带领我成长,是我成长路上的伯乐。”

继承遗志“环环”相扣奋斗忙

 

王力立、杨留攀、姚欢(前排右四、右五、右三)身穿导师服与课题组今年首届毕业生留影

非常遗憾,正当王力立三人组在南华大学大展拳脚之际,他们敬爱的导师蒋伟教授却于2022年年底因病去世,年仅41岁。

“导师就是太拼了!即使在疾病治疗阶段,只要身体状况稍微好转一点,他就会前往实验室,继续看文献、改论文、指导实验……其对科研创新的执著、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采访中,王力立还多次提到,“我们的本领、技能、理念都是他教的”。

在蒋伟病重后,他的两位博士还转至南华大学,加入药用超分子团队接受联合培养。秉承不给导师拖后腿的决心,他们三位师兄师姐对这些博士的科研课题倾心相助。

“如果说我博士后期间完成的手性光谱检测,是在前人提供材料基础上直接推进应用方面研究;那么,团队这项水相特异性识别则是要从合成原材料开始,对大环的结构进行精准调控,是开发新型内修饰主体,以丰富大环化合物工具箱,实现新的功能应用。”王力立介绍。

合成材料也是该研究最耗时的过程,王力立甚至用了“千辛万苦”来描述。他特别提到其中应用了一种名为正丁基锂的有机化合物,可用作火箭燃料等,因为易燃易爆,使用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试剂瓶都必须用夹子固定住,否则“一旦滑落,自焚成功”。

历经一次又一次谨慎再谨慎的实验、一轮又一轮的数据收集分析,筑好一根根基柱、铺上一块块板材,他们终于搭起了一座新的“大环戏台”,有望让更多药学、生命科学研究人士上台来“唱出自己的好戏”。该成果于2023年年底发表于另一化学国际顶刊上。

而围绕南华大学“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王力立他们团队近年已在核素的识别与检测、手性分子选择性识别、水相精准分子识别、生物分子选择性识别及检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

其实,分子识别是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蛋白质结合药物和生物结构形成的基础,是诸多生命功能背后的根本原因。由蒋伟发展的具有“内修饰空腔”的仿生大环主体起始,弟子王力立团队持续聚焦、拓展、应用,何尝不是搭起了一条“环环”相扣的科研生命传承脉络呢?


原文链接:https://www.hnmsw.com/column.php?ID=238233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