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南华人物 -> 正文

唐泉:守住寂寞 甘于奉献

发布时间:2023-12-25    作者:夏文辉 许娜    点击:     

唐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放射化学》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及放射化学、辐射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理事,环境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核燃料循环安全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12月18日-19日,南华大学人才与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唐泉教授在会上获得个人“突出贡献奖”。来校工作27年,他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耐住寂寞沉淀自己,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

扎根科研,做铀矿采冶研究的笃行者

1996年7月,唐泉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本科毕业,应国家分配,来到我国唯一的铀矿采冶技术研究所——核工业第六研究所(2002年被并入南华大学),就此走上放射化学的科研道路。

最初,唐泉从事铀矿采冶技术研究,力求高效率、低成本从铀矿中提取铀。铀可制备用于核电站发电的核燃料及原子弹用的核材料,是核工业的“粮食”。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实验、知识的积累,唐泉将目光聚焦到更具挑战性、在医学领域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从铀矿石中提取高纯度226Ra(镭-226)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化生产”,高放射性纯度的226Ra可用于制备225Ac(锕-225)、223Ra、213Bi(铋-213)等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医用放射性核素。

众所周知,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难治性疾病,对其治疗已成为医疗界最受重视和最难攻克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放射治疗会给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带来额外的辐射伤害,近年来,随着精准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靶向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方法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靶向α疗法(TAT)因治疗精准、射线射程短和高线性能量转移使它能够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副反应,已迅速引起科学界和医学界越来越大的兴趣,尤其是血液恶性肿瘤(血液、骨髓、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恶性肿瘤细胞)等易于接触且对放射性敏感的恶性肿瘤非常适合TAT。

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来年,目前用于TAT的α放射性核素有225Ac等8种放射性核素,其中225Ac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放射性核素。从铀矿石中提取高放射性纯度的226Ra,品位为0.1%的铀矿石,假定238U(铀-238)与226Ra放射性平衡,1000吨上述铀矿石中仅有约1g226Ra,提取226Ra就犹如大海捞针,将提取的226Ra制备225Ac的难度可想而知。

国家需要是科研的出发点,举步虽维艰,而行不止,唐泉这一做便是数年。凭借南华大学良好的科研平台,唐泉教授课题组经过不懈努力于2022年成功获批该项目,项目经费1100万元,将建成一条226Ra的中试生产线1条,生产高放射性纯度的226Ra产品。

严谨治学,做教书育人的模范人

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彼时,学校缺放射化学方向的专业教师及教材,于是唐泉主动编写教案,并承担起《放射化学》《压水反应堆水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中,唐泉发现放射化学课使用的教材偏医学方向,并不太适用于工科学生。于是,他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教学要点,与同事一起主编了出版了《放射化学》《环境学概论》《核化工实验教材》等三部教材,其中前两部为第一主编,后一部为第二主编。这3本教材至今在用,被学生称为“蓝色法宝”。

放射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很多概念抽象难懂,学生普遍认为“难学”。唐泉擅长将抽象化的概念生动化,将专业知识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由浅入深的讲解知识,收获大批前排就坐的“狂热粉丝”。每次课,他会有半节课用于重复总结上一次课的内容,让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并与旧知识相连贯。

学生李腾翔分享了难忘的上课经历:“唐老师不仅上课有趣,也常结合实验进行教学,他用科学实验后盛装氚水瓶中的残留氚作为放射源,生动地讲述了液体闪烁法测氚的原理,指导我们进行液闪法测氚实验。”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对液闪法、氚的放射性有一个直观认识;也同时将废物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枯燥难懂的放射化学课程,一经唐泉的讲授,教学效果大增。

身为人师,心系学生。每当学生有疑问请教唐泉时,他会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耐心解答;五一要出差,他会专门抽时间审阅了学生论文,并留下修改意见;当忙于学科评估累到住院,在病床上的他也不忘帮助学生开展开题工作,前后交流修改了好几版……这样心系学生的案例有很多。他获南华大学2018年度“南华名师”教师荣誉、湖南省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用心育人化作阵阵春雨,滋润一代代学子的知识土壤。

奋力进取,做年轻团队的主心骨

2010年,唐泉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开始带硕士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今的他组建了含14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项目团队,继续进行新的研究及方向探索。

在校期间,唐泉老师常带组内成员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课题实验;在实验室中,他负责实验方案的制定,并指导成员进行实验。他强调既要在实验室脚踏实地的做事,也要多到外面仰望行业专家们前沿研究。“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要有务实的精神,能够解决国家实际问题和急迫需要。”成员熟记的一句话,也是唐泉身体力行的一句话。

在唐泉带领的项目组中,他允许成员去“大胆”试错。“唐教授会大力支持购买需要的实验耗材”,在职博士研究生吕丽丹提道,“当年搭建低温实验平台的时候,我们在网上查到国内一款空气冷却器的性能满足实验要求,但价格接近10万元。国内外其他团队搭建同类型的实验平台都是采用液氮制冷,少有采用电制冷的方式。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将两种制冷方式的优缺点、仪器性能参数等调研结果汇报给唐老师。唐老师看过后,果断同意购买该种空气冷却器,并赞许我们有不拘于以往实验固有模式的思考方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唐泉都会给予鼓励与适度支持,极大程度地提高团队成员们对科研的热情,给了全队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

“我们团队现在最缺的就是实验室,给我一个更大的实验室,我一定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唐泉笃定地说道。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