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要闻 周远清莅临我校视察并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作理论辅导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应邀来校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作理论辅导报告 ◆ 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爱校如家 甘做校园建设“孺子牛”——后勤管理处党员熊建国 ◆ 基层动态 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附二医院中心组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周远清莅临我校视察并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作理论辅导报告
1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我校顾问周远清同志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为我校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作题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的辅导报告。 在报告会上,周远清会长回顾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深入解读了新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系统论述了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周远清会长用“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即“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质量是中心,理念是先导”。他指出,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新《纲要》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出台的,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对于新《纲要》,他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第一,新《纲要》通篇贯穿做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旨。明确提出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要从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提高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第二,改革是动力。新《纲要》提出要以体制、机制的改革为重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质量是核心。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也给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第四,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具有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第五,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校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在总结时指出,周远清会长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报告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概括全面、分析精辟,对我校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希望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做好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陈健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应邀来校为校院两级党委 中心组学习作理论辅导报告 1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应邀来校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作了一场题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初探”的理论辅导报告。报告会在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校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主持。 陈佳洱院士首先从世界科技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演变,提出“既掌握科学前沿知识又从事技术创造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与成长是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枢纽与关键”的重要命题,分析了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战略意义,指出,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于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应用型人才的杰出代表王选为例,为大家生动地阐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功之路。接着,陈佳洱为大家阐述了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呼吁大家把握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涌动的挑战与机遇。 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作学习总结讲话。他指出,陈佳洱院士的理论报告内容丰富、分析透彻、事例生动,重点讲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两大动力及其功能,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战略意义,并以王选研制成功汉字激光印刷为例证明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客观条件和因素,阐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所需要的成长环境和土壤;同时还列举“两弹一星”元勋们热爱科学、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献身祖国的生动事例,阐释中国核工业“两弹一星”精神,希望南华大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拓创新,注重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价值追求、技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这些对学校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邹树梁教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条要求:一、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把握学校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始终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二、全体党员干部要从哲学的高度去思考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进一步弘扬崇尚科学、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三、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要结合今天陈佳洱院士的报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环境,提供人尽其才的土壤和条件,引导和教育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贡献力量。(宣传部)
爱校如家 甘做校园建设“孺子牛” ——后勤管理处党员熊建国先进事迹 一、刻苦学习,干一行专一行。 熊建国参加工作30余年,他曾历任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党支部书记,在物资采购、校园管理、水电管理、建安维修等岗位上工作过。熊建国同志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总是刻苦学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980年初,因教学工作需要,组织上把熊建国同志从校园管理科的岗位调到实验室管理岗位。经过省教委举办的“湖南省高校后勤干部培训班”三个月的学习,他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较快地熟悉了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产品型号规格、市场价格、用户使用情况等,主动为教师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当好参谋,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为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课题需要提供仪器设备保障,多品种的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生化和冷藏试剂都能确保供应,受到学校师生好评。 二、爱岗敬业,争做表率。 在工作期间,熊建国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努力做好,争做表率。在校园管理科担任科长期间,他分管学校环境卫生和教室管理工作,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他总是起早贪黑带头干、带头管。在抓学生临床实习工作期间,每到一处实习点他都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受到学生爱戴。在担任总务科科长工作期间,他总是战斗在抢修、维修工作第一线。在物业中心工作期间,他经常和工人们一道排除设备故障,下垃圾池清理垃圾,抢运垃圾。特别在2008年抗冰救灾期间,在铲雪铺草垫,清理折损树枝,整治灾后卫生,他都是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在我校60周年校庆整治南、北、西校区卫生工作中,他更是昼夜不分,身先士卒。他为学校获评市文明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园林式先进单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勇挑重担,甘于奉献。 2009年国庆之后,后勤管理处按照学校有关精神和要求,把整治新校区的工作交给物业中心。此时熊建国同志已临近退休。组织上考虑他物业管理经验丰富,想请他到新校区负责,全面整治校园环境面貌。 熊建国同志愉快的接受了任务,他认真组织抽调精干力量,带领绿化组同志们开启了新校区全面整治绿化、清除杂草和环境卫生工作。在新校区,他总揽校园布局,确定了“主次分明,地毯式整治,确保工效,注重安全,保证质量,让广大师生满意”的工作思路。 当时校园杂草丛生,白色垃圾遍地,淤泥臭气熏人,蚊虫咬人,整治工作非常艰巨。他因势利导,不畏艰难,对大家说“我们是新时代的后勤人,有能力和信心来做好这项工作的,决不打退堂鼓,一定要充分发挥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一定要干好工作为后勤人争光,一定要交上一份合格的答案”。 从2009年10月9日开始,他每天中午也不休息,还把节假日、寒暑假休息时间也用来工作。衣服屡次被荆棘撕破,手脚多次被扎伤,但他从不喊累,从不叫苦。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校园草地换新装,树木发新芽,马路地面卫生干净,校园环境美化亮化,为新校区新学期的顺利投入使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建南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以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形成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带动身边教职工创先争优,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十二五”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要紧密联系学院实际,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难题;三要抓住发展机遇,营造科研氛围,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化学化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市郊进行户外学习交流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学习交流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队参与,首先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随后还举行了为亚运加油的趣味联谊活动。 此次户外学习交流形式生动活泼,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进了各支部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浓厚了政治学习氛围,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经济管理学院) 附二医院中心组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近日,附二医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在本院行政办公楼10楼大会议室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张琍主持。 会上,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颜亚平宣读了中央有关高校党建工作的文件,院长汤永红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党委书记张琍对中心组成员就如何做好基层党务工作进行了培训。会议要求,各支部、科室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和学校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把学习的热情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为医院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