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其中的语音学让我们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不知怎的老师让我们去了解下刻在各大教室、自习室等桌上的“文字”,美其名曰“课桌文化”。虽然感叹文化包罗性,某某文化某某文化的,但是课桌文化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的悄然兴起或许并非是件“幸事”。
小时候有些小朋友刻“早”字,效仿鲁迅先生不迟到,搞条“三八线”防止同桌越界…...想来都觉得可笑。可是到了大学每每在上一节课的时候,就会无意间的看到某位“高人”留下的“墨宝”或是“刀刻作品”,内容也可谓包罗万千,表白的、发泄的、抨击的、哲理的、交友的、答案的…..如这首“晴朗的昨天,今天的瞬间。我们已经走了太过遥远。你是我的天,不要说抱歉。还记得那天我们相拥无眠”、“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我是某某帅哥,寂寞请找我,电话XX”、“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刹那间,物已非,人已逝——乐观点噻!”......应有尽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从这小小的课桌上的遗迹我们对“课桌文化”也可见一斑了。
看到这些,我感慨颇多:一是我觉得这些人中的某些人有才、个性,若不是如此,怎能写下“深刻”的作品——“黄昏倾斜的街角,我和你颓然相拥。没有一只鸟飞过,问候破碎的别离”,让人有种佩服之感或大跌眼界之情呢;有时还会觉得这些人真的很无聊,某人竟将“王子对不起”写满了整个大教室,类似写“招女友,火热进行中”的也大有人在,一看当时就知道没有好好听讲,而沉浸在另一个世界还有可能很压抑、迷茫、失落等;有时还觉得这些人别有用心,如那些打广告者、写下答案者,如果不是“有用心”的话,何以做这等繁琐之事等,显然的里面是有蹊跷的。
是的,这种课桌文化“流传很广”,大学教室的流动量是很大的,可想留下的“墨宝”将会有多少人看到,好的也罢,关键是那些低级趣味的、粗俗的甚至带色的、垃圾的,看到之后将会有什么影响?答案肯定是对同学们的身心都造成严重的损害,更有甚之的是会把他们的思想导入歧途。课桌文化的作品也是相当丰富的,我们不想看到的却不得不看到的是一些教室的课桌“张张精彩”、“包罗万象”——散文诗歌、绘画雕刻、英语单词、计算公式啥都有。更有的同学同学对此还盲目效仿。有的人说课桌成了BBS,发现课桌在上面对起话、说观点发牢骚,相互漫骂的“帖子”确实不少啊。
从另一角度的思索。课桌凳等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从小我们的校规上大概都有“爱护公物、不损坏桌椅”之类的规定,而这些在桌子上虽不能说是乱写乱画(有些人是有目的的)但也是刻啦画啦的行为的确也是违纪的。是的到了大学了,座位不固定,我们缺乏了一种监督,但是没有了他人监督至少还有我们自我监督,难道作为大学生了就没有爱护公物的意识了吗?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孜孜不倦”的“课桌文化工作者”并不太多,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意识到“课桌文化”对校园的危害。有些同学对此行为更是气愤,因为在他们看来课桌文化不仅破坏了公物,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是对大学校园的一种玷污。
课桌文化有人认为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心理的传真。从中可以看到同学的喜怒哀乐、思想动态。但是当我们看到课桌的“伤痕累累”时,难道不是说明我们道德上还欠缺吗?当我们发现同学们的身心受到“伤害”时,我们对此还能置之不理么。大学发泄的方式很多,和人聊天、写写日记、到BBS“灌水”都可以,为何要抓住“课桌”不放呢?
这种课桌文化不要也罢,实在提倡不得,而且不仅不提倡,我们还要克制其蔓延。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克制“课桌文化”,我们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