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无用论”又重新被人提了出来,缘起是重庆万余名农村高考生放弃高考,而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明显。
“读书无用”在农村里表现的突出缘于教育投资与产出的问题。“知识改变命运”,而在传统的观念下在农村地区被放大化——知识改变家庭,所以大家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增大、随着大学生“天之骄子”光环的弱化,这种投入显得有些不值得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可是回报却在短时期显得不对等。所以一些人放弃了投入,“读书无用”便再次蔓延。
这是什么?这根本就不是“读书无用”,这是投资方面值得不值得,而且是被放大了的。其实教育本没有错,大家所关心的是怎么让普通的老百姓投入教育觉得实在,而这是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关注的。
这只是在于农村地区,但是在高校里面,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认识呢,笔者认为“读书无用”在于没有用。
有些同学会感觉没有用,当然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技巧等问题,一些课程设置过于老套,没有及时更新、出现了与实际的脱节,或者一些老师缺乏创新的授课技巧,课堂气氛差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学习了但是却没有用上,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首先,很少同学有意识的去实践,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去锻炼自己、积累经验而只是有些“死读书”,盲目的学习、缺少规划。如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多看些书、尝试些写一些创作,这样既丰富自己的生活、又把专业知识用上;或者学习一些公文的写作,在学校某些岗位上实践或假期进入某些单位实习,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学习东西用上,积累经验、提高了能力。
在高校里面其实每天都在学习很多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各种技能,“书”已经不仅仅是专业课本内的内容,而是更广层面的技能和能力如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等,而这些也都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企业尤其很多外企招聘时看重应届毕业生的品质是全面的,善于学习、思维活跃、有实践经验、良好品质等。上大学就是一个提高个人自身修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
死读书、混日子的“伪读书”无用,读书有用而且大用可用,面对激烈的竞争,需要我们个人的付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更加主动地脚踏实地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个人的探索和钻研,要珍惜时间,勤勉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