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大师”造假 众口难调》

发布时间:2009-04-19    作者:魏宁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2009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学者李辉就向文化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投书媒体,向学者文怀沙提出公开质疑,质疑其出生年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头衔、“文革”中犯“反革命罪”均为伪造。
    文怀沙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位学者,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曝光率很高,在传统文化大热的当下,被尊为国学大师和楚辞泰斗。也参与了不少学术活动。2007年12月,由文怀沙主编的大型国学文典《四部文明》丛书在北京首发,共计一万八千二百余卷,一亿四千余万字,被媒体称为“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精髓核心的集大成之作”。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部耗资巨大的文化工程,其主编的身份竟如此被严重怀疑。李辉先生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比较谨慎的传记作家,为文不敢轻下结论,显得有些“温吞吞”的,说好听点叫温文尔雅,不客气点说就是经常捡些历史的“边角料”,写文章也像三寸金莲走路,迈的都是小碎步。李先生突然大放“狠话”,把矛头直指“国学大师”文怀沙,不仅质疑其年龄、头衔造假,而且称其曾在文革前后因冒充文化部顾问诈骗、奸污十余名妇女入狱,引起了极大轰动。从李先生一贯为人为文的作风来看,他这一回显然是“蓄谋已久”,有备而来,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说这种冒险话。
    虽说文人素有各不服气、暗自相轻的劣根性,但整体而言,中国文坛还是一团和气的,稳定至上,和谐为王,哪怕你是路人皆知的抄袭冠军,也可以被视为同道中人,甚至引为知己。像炮轰“大师”这种事情,也就像李敖这种狂徒才肯干、敢干。不过,批评毕竟不等同于骂街,凡事当像李狂徒所说的,不仅可以骂别人是王八蛋,还要证明对方就是王八蛋。
    李辉先生这回也不例外,先是“深挖洞”,把“国学大师”文怀沙的各种头衔、传奇经历摆出来,提出疑问,“事实果真如此吗”,然后“广积粮”,罗列证据,条分缕析,最后才“缓称王”,证明对方果为骗子。不过,李先生还是改不了温吞吞的那个“毛病”,不肯说笃定的话,并“痛打落水狗”,在事实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评判,而是先存疑,末了还要谦称以此“草就”之文“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
    其实,不必说文怀沙先生这位半路杀出来的“国学大师”在社会上早有各种非议和绯闻,光是大师们的数目、头衔就够我们看得头晕目炫的了。说他们的数量比贡献还大,头衔比著述还多,那真是一点都不夸张。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站在天桥上面往下扔块石头,砸到的十有八九是下海经商的,90年代再扔,则以砸中大学生者居多,如今,只怕是想不砸到一个“大师”都难。当然,这也是时代号召、大势所趋,自从1979年轻工业部颁发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来,“大师”一词便开始批量生产、形同工匠了。在潮水退尽之前,又有谁敢断定哪个不是在裸泳呢?我们总不能说,只许专家、学者放屁,不许大师造假行骗吧?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国专家横行,大师泛滥,说不定就是我泱泱中华命中原当有此一劫。可惜,很多人还是“不识时务”,“牢骚太盛”,不肯“风物长宜放眼量”,像余秋雨大师一般,视此为“在名词的泥潭里玩水”的小把戏,放着快餐文化的大把钞票不赚,偏偏要跟欺世盗名者过不去,拉他们出来晒一晒,倒也有几分飞蛾扑火、螳臂当车的糊涂与悲壮。大戏剧家萧伯纳曾有一言,说的或许就是这种人罢:“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则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所以,人类进步靠的是不明智的人。”
责任编辑:邢超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