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鲁迅为中国声嘶力竭地呐喊着。那天,我看到她在车子里,更确切的说是在雨里不停的呐喊。
春末初夏的天,是无法捉摸的。天气预报并不总是对的,于大部分现代人而言,“夜观天象”似乎也成了过往的神话。雨,不打招呼就下起来了。仓皇的进了车,却发现这辆车明显的区别于来往的衡汽集团的车及那些公交车。这辆车在路边停着,或许因为下雨,里边没几个人,司机无聊得嚼起了槟榔。那个售票员来回了环顾了车里的几个人,突然她向着窗外喊起来了“到衡东的车,衡东……”。这着实吓了我一跳。我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叫车的方式。她在左边窗户旁喊了一阵,又跑到右边去了,实在没人上车,她把头伸出去了,外面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她不时伸出半个身体,间路过的人就问:“师傅,去哪?去衡东吗……”
有人报以礼貌的一笑,然后摇头。
有人头也不抬,傲慢的走了……
她依旧在喊着,我不知道在她眼见别人的不屑时会怎样想,会不会有丝丝难过穿过胸前,还是为生活奔波得早已习惯,早已不置心头。
一开始,我在心里想,快走吧。毕竟这样阴雨连绵的日子在外面的感觉有些糟糕。可是,她一直在喊着,刘海已被雨水悄悄固定在前额,她不时用手捋捋头发。喊声向四面扩散开去,可人还是很少,她有些急了,径直走下车去,然后又折回来拿了把伞下去。司机也开始喊了,一边叫着喇叭……
不知怎的,我脑海里飞快的闪过鲁迅笔下那些为生活艰难奔波的人物形象。在那一刻,我似乎有种旧时侯人力车夫大街小巷吆喝,招揽生意的时空错觉。涌过一阵冲动,想和他们一起喊,我也多么希望多些人上车。
此刻的雨于有些人而言是诗意的,浪漫的,而对他们,是现实的,是生活。这样的呼喊大概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爆发就是呼喊,死亡就是生活陷入窘境吧?她让我看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声声呼喊是不是即潜藏着她对生活的呐喊?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雨中有着这样的呐喊,我只希望,这样的呐喊少一点,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