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性报刊和非赢利性报刊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赢利性报刊的所有努力都是从自己的经营目标出发,以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总的来说,他们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提供给报刊阅览者最及时、最准确、最客观的信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二是通过各种竞争手段来谋取利益的最大化,金钱的最大化。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在这个物质社会是普遍适合的真理,一家报社要生存下来则不能仅仅关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追求金钱利益是他们所无法避免的,质量的保证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对来说,校园报刊则巧妙地避免了这类矛盾的出现,校报这类报纸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方面。
《南华大学报》作为一份传播校园文化、强化校园精神的校园类报刊,应当很好的利用所存在的优势资源,将报纸的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
向阅览者传递最真实的信息是校报乃至所有报纸最根本的出发点。丧失真实性,制造假新闻,这毫无疑问会将报纸逼进死胡同。在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方面,《南华大学报》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至今为止并没有出现这类造假病症。
相对于真实性,及时性方面校报还有所欠缺。校报并不像日报那样,可以一日一期,甚至一日多期。当然,这也是被我们校报内容涉及的范围、10日一期的制度、记者队伍的质量与数量所限制。对于这点,我认为我们可以做以下方面的调整:
第一, 校报内容涉及的范围。以往校报的内容几乎全是校园内部信息,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校报不是像《经济周刊》这样的专业性质报刊,而是偏向于综合性。这样,我们可以打破校园限制,从其他报刊(例如《读者》等)摘录优秀的文章、有价值的报道或者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政策等的报道等,通过这种途径,让同学们的视野得到更大的扩张。
第二, 校报记者队伍建设方面。校报编辑部可以充分利用校报记者团的资源,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同时,编辑部也不可以忽视各院记者站的力量,调动整个校园的记者资源,成就“团结就是力量”。
我校校报编辑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二版主要是学校、学院、社团等的重大事件报道,第三版则集中着精英社团或者人物、就业指导等与同学们个人更加贴近的通讯类文章,第四版是文艺类文章专栏。可以说这样的编辑,让同学们能够吸收到广泛的信息。但是根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反映——校报内容太多,太杂,但又没有什么特别让他们感兴趣的。固然,真实的新闻有必要向广大学子宣传,但是真实的信息过多也会令人反感,让人无所适从。校报的主要读者是广大师生,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怎样让他们爱上校报?如何让他们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意义?……很多的东西都值得校报编辑部去认真思考。
于此,在严把编辑关卡、精心删选稿件的同时,我们可以增添一些时尚、娱乐性质的东西,例如漫画创作、校园笑话剪辑、校园温馨时刻摄影等。也许你们会考虑到——这样会不会改变校报的性质?不会,这样恰恰给予很多具有其他才能的同学发挥的舞台,能够激发学子们的创造积极性,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让校报不再仅仅是写作者的天下。同时,它也更能够吸引学子的注意力,促进学子进一步关注校报。
第三版专栏方面,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优秀的社团、优秀的人才等我们的确需要报道,宣传他们的精神与文化,为广大学子树立榜样。但是,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努力,我们也可以将视角伸向他们的身边,从感动瞬间中反映大众文化。而《心灵有约》栏目一直以来都是由马军老师主笔,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待心理问题。不可否认,心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它的严谨性。但是,是不是可以邀请“朋辈咨询室”(一个重要的心理咨询类学生组织,经常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的资深学生来写作了?从同学的角度来看待问答题,是不是更能契合学生心理?是不是可以让同学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心理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天时、地利、人和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总之,校报在以后的编辑中应当:
天时——及时报道,增添时尚;
地利——立足校园,摘录它刊;
人和——加强校团,联系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