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看着那孤独的风筝在橘黄色的夕阳中飘摇,似有那么一道声音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也许亦回荡在阿米尔的记忆中:为你,千千万万遍。
听着它,宛如听着一个天真的玩笑。这份交织着种族的歧视,人性的懦弱、自私的爱,该怎样将它诉说……
最初,这一对阿富汗少年快乐而单纯的童年,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让人称羡。“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 玩警察与小偷,玩牛仔和印第安人……”
快乐是短暂的,也许正是因为伤痛地衬托它才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一次原本应该充满美好回忆的风筝比赛,却成了一切改变的开始。为了信守自己对阿米尔少爷的承诺——追回并保护风筝,哈桑选择了牺牲自己,他那无可奈何的眼神似带着为了某个崇高的目标而献身的决绝,即使换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也那样的义无反顾……看着那个兔唇的哈桑为了保护风筝选择默默忍受屈辱时,阿米尔却懦弱了,退却了。“我仍有最后的机会可以做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结果,我跑开了。”此时显得那样懦弱而自私的阿米尔对自己说:“他只是一个哈拉扎人。”企图用这种卑劣的借口降低自己的罪恶感,令人扼腕。
读着它,有如读一个久远而苦涩的梦,这是种族的歧视和人的懦弱带来的悲哀啊!
那个兔唇的哈桑,追风筝的哈桑,出生后说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这个他从小深爱着,尊敬着,并终生铭记着的人,他为他,千千万万遍。他永远记得他的阿米尔少爷,把他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即使阿米尔会讥讽他的无知;会对他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在他即将受到暴行却选择懦弱的在阴暗角落偷偷的抹眼泪时;甚至在阿米尔自私的逼走他时,他,依然爱着他的阿米尔少爷。这份爱,在那个动荡的背景下,显得那么的纯洁和高尚,犹如点亮那个世界的明灯,闪耀着人性最纯真的一面。
然而,阿米尔对哈桑的爱却多了许多的内容:他在内心其实一直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不然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内疚那么多年;然而,种族的因素却让他不愿承认这个朋友——以平等的地位看待的朋友:他不愿意带哈桑去见父亲带来的小孩子,会借机会戏弄他的无知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会用旧的玩具来弥补自己对哈桑的歉疚……这一切只因为他是普什图人,是逊尼派,是具有高贵血统的种族;而哈桑,只是个卑下的哈拉扎人,什叶派。种族的差距让他们没有办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平等的相处。他不希望与哈桑——这个哈拉扎人分享父亲的爱,所以为了得到冷漠的父亲的爱,他选择背叛哈桑,甚至逼走他。
由于战乱,阿米尔在深深的自责中和父亲辗转到了美国。在这里,他感受到了阿富汗不曾有的平等和自由,他找到了自己的挚爱,有了完整的家庭,甚至得到了一直渴望的父爱;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心中一直对哈桑的愧疚让他重新拥有了回归故土的勇气。他要去寻找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自此,他终于得到了救赎。
不得不说,哈桑的爱其实自始自终深深的震撼着阿米尔,也许正是他无私的付出,才最终感动了阿米尔,让他冲破了种族的观念,让他对父亲的惊天谎言感到释怀和宽容。就像阿米尔说“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他带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即使过程是那样的痛苦,他却感到了释然。他笑的那么痛快,“我体无完肤——当时我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后来才知道——但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也许哈桑和阿米尔的这一份爱参杂了太多的社会,个人因素,却依然掩盖不了它那照射进人心灵的热度。爱,如果足够无私,它将成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足以冲散一切阻挡它的乌云。
最终,在那片洋溢着宁静和温暖的冬日,天空再次出现了风筝的影子。
索拉博的几近于无的微笑,是阿米尔最好的救赎,也是哈桑最真挚的爱的凝聚……
永远会记得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