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晨曦在水一方,她于苍苍蒹葭中回眸,神仪妩媚,顾盼生姿;江南雨巷里,她打着油纸伞缓缓地向我走来,红唇微启,含笑不言。她兴许是温婉如“杏花烟雨江南”,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少女矜持如水莲花不胜寒风的娇羞,却也能以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尽显“胡马西风塞北”的豪迈。 翻开散发着墨香的经典古籍,汉语就这样向我们走来。
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明留给我们无数灿烂的遗产,而汉语则是其中最为瑰丽的明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的精炼、优雅、丰富与美妙为世所公认。行走在汉语的小径上,山水一程柳笛一段,三月烟雨四月杏花,依依杨柳灼灼桃花,无不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一直偏执地认为刘勰《神思》中的这几句是汉语魅力的体现。古人借由汉语这一载体留下他们永恒的印记,我们借由这一通道进入广大的世界。翻开书籍,山川如在指间,古今尽在眼前。
然而,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日,人们更愿意将目光投向动漫、网络小说、好莱坞大片……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诗经》、《庄子》,或者是一本《史记》了,汉语的魅力正在被人们所遗忘。于是,优雅的汉语被挤到一隅,喧嚣、贫瘠充斥着人们的心灵。然而,汉语却并不因为这些人的轻视而鄙贱,她始终在那里,面带微笑,优雅从容,带着永不褪色的魅力和掩盖不了的光辉。
谢有顺先生主编的系列丛书《优雅的汉语》恰恰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向大家推荐的王蒙先生选编的《影响了我的五十六篇美文》便是其中之一。正如王蒙先生所言:“汉语特别是汉字,是讲究审美,讲究联想,讲究性灵与神性的语言文字。”书中选编的五十六篇美文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该书选编的主要为中国古代散文。从《左传》等诸子散文到《史记》到枚乘杜牧的赋再到范仲淹、欧阳修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到清代公安派的“性灵”散文,乃至近代的林觉民、孙中山、朱自清等人的经典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政治散文、史传散文、闲适散文等,覆盖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选编着的良苦用心。细细品读本书,汉语的美妙自然会展露在你面前。
汉语语言有大美,其优雅从容、其精辟独到令人惊叹。《论语·为政》的“为政之德,譬如北辰,举其所而总星共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多么精当!多么优雅!又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无需多的溢美之辞。庄子的汪洋恣意、仪态万千,孟子的巧于辞令、精辟缜密,李白的清新绚丽,雄奇奔放,王勃的刚健清新、瑰丽别致,杜牧的意气纵横,抑扬跌宕……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
汉语不仅有大美,更有大智慧,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深邃无穷的智慧更是具有亘古不息的魅力。无论是《孝经》中关于以孝治天下的主张,还是《礼记•大同••••》对于“大同”理想社会的构建,还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无不闪耀着哲理的光辉。现今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和谐社会的理念无不可以在经典古籍中找到理论依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古人的风雅与浪漫,恰恰因为他们的生活处处都与优雅的汉语为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或吟诗酬唱,或月下独酌,其乐融融。我一直以为,拥有这种古典情怀的人是幸福的人,懂得汉语魅力的人是幸运的人。
正如主编谢有顺所言:“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汉语却可以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在这个疯狂学习外语的社会,在这个信息技术充斥我们生活的年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捧起书籍,交出自己的心,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