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

发布时间:2017-12-16    作者:学生记者 文/范慧    点击:     

湖南卫视很火的一个节目《奇葩说》中有这样一个论题“每个人长大之后都终将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是好事还是坏事。”今天突然想起,就姑且浅谈一番。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

这句话,我儿时也说过,然后,现在,我没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确切说,这点兴趣,早就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消磨殆尽了。我曾经讨厌进医院,最怕打针,最不想做有关于医学的事,因为有医院,就面临生死。然而,高考结束之后,我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一件以前自己讨厌的事。

现在想起来,当时支撑我当科学家的念想,也不过是《哆啦A梦》里各类神奇的道具。至于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当然,儿时无伤大雅的无知,通常是可以被原谅的。

“人总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很多人都这么说,哀婉着青春的流逝,初心的消散,理想主义的凋零,仿佛是梦破碎的声音。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变成了你曾经讨厌的样子吗?这是一件坏事吗?

人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且放弃一些理想,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坏的事。

很多小时候讨厌的事情,当你成长了,你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了,你就会觉得小时候的自己太单纯了,或者说只是不喜欢那一个行为。成长让我们变得复杂,因为我们终究会在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发生改变。

罗振宇老师说:“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对了,是成长。年少时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不一定是因为那个样子很市侩很庸碌。还因为年少时自己的无知,而且不肯去换位思考他人的难处;年少时的理想被放弃,也许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热血和勇气了,而是因为那个理想的塑造是出于无知和狭隘。就像是年少时说着讨厌说谎的人,到后来,你可能因为善意,因为种种原因,你成为了那个说谎的人,年少时母亲说不喜欢吃肉,实则是为了你能够多吃一点好的,你能说你讨厌这样的母亲吗?许多人觉得要一路不回头的才酷,但陶渊明这么酷的人,还是转了个身,“觉今是而昨非”了。

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固然不是什么太让人开心的事,但是,曾经的自己,可能只是无知且无畏。

人有一种倾向,即美化过去:少年时做的梦,犯的错,都是可珍贵的。那怕初恋是个人渣,也是个俊美的人渣,因为是初恋嘛……

而曾经、不知道世事疾苦的那个自己,所会讨厌的现在,可能并非有意为之。大多数人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多少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现在的自己,未必因为沾染了红尘,就是错的,也许只是见识了更多;就像曾经的自己,并不一定因为青春年少,也许就是无知。

所以,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可能并不那么可怕。

张佳玮老师说“少年时有许多梦想是好事,成年后还不离不弃也很动人,但你没必要为每一个梦想买单或哀婉。”

今天的自己可能正好与年少时的梦想背道而驰,但并不能由此来判定人生的胜败。我们所处的阶段不同,认知的宽广程度便不同,我们只是寻找到了一条更适合行走的道路,并不算对过去梦想的背叛,成为了那个曾经讨厌的自己。

责任编辑:记者团李珊珊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