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一部《琅琊榜》,搅乱了京城风云,更震撼了万千人心。有人喜欢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有人追求那深刻入骨的演技。不可否认,而最大的亮点,是它对中华千年文明的尊重和继承。
首先,政治文明。三省六部制源于秦汉,在隋唐得到发展。通过分工合作,统归于上的方法,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是避免了专制皇权下的错误决断。却因为后期统治的消极作用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一部《琅琊榜》,将隋唐盛世置于眼前。我们不禁回想,究竟怎样强大的力量才能谱写隋唐百年华章?原因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没有优秀的政治制度,是无法走向繁荣富强。推古至今,民族振兴之路,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权利制衡,中央集权的政治方式。
其次,服饰文化。整部剧中,所有的演员服饰均前襟向右,符合正统。每套服饰都代表着一种身份和个性。男主角为一名书生,着装素雅,以灰白为主。因为惧寒的体征而加上一件貂裘,又用棉麻为料体现江湖中人的身份。相对而言,皇族朝臣则以丝缎为主。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比较迅速,西汉便能织出致密精美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更是远销国外。而如今,除了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已经开始迷失掉自己的特色。文化的传承值得重视。
然后,礼仪文化。如今,中西文化交流越发普遍,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文化侵蚀。某高校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相比起清明祭祖、中秋团圆和重阳登高等中国传统习俗,大部分青年人更青睐也更了解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相关活动。这是一种悲哀。我们不能在学习西方的潮流中丢掉自己的文化。而《琅琊榜》则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追寻。当男主祭拜自己的父母,皇孙跪拜病逝的皇祖母时,“九拜”之礼格外引人沉痛。中国人注重仁孝,三年服丧虽已随着历史尘封,但其精神品质不应该也被西方文化的铁蹄践踏。儒礼文化在中国流传数千年,亲友见面,席地而坐,在茶韵悠悠中无不是情意备至,如今,复兴儒学之风传遍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当世界正在关注儒学,关注中国传统,我们作为当事人,却着实做的有些少。如若不能将中华优良传统融为一条绳,又如何凝聚力量振兴中华?
最后,精神文明。男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平反十三年前的一场冤案,为了改变自己国家当前的不正之风。精心筹划十二年,他代表七万将士回到朝堂,洗刷冤屈。在他心中,也应该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个人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集体的利益才是生命的价值。智计无双,一切尽在掌握,却从未想过谋反,拥公正者上位,是对国家最好的忠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弃生命,披挂上阵,最后魂归沙场,他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命运中,令人肃然起敬。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忠、孝、仁、义等中华优良精神。正如古有精忠岳飞,公正包拯,现有人民父母焦裕禄,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只有将精神文明植入骨髓,才能将人格升华,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在如今电视剧糟粕横行的时代,《琅琊榜》无疑另类出彩。它的才华横溢使得人们无法忘记江郎才子,金陵风云;它对中国千年文明的尊重和传播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学习和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传承我们的华夏文明显得万分重要。当文化软实力助攻于科技经济实力,中国梦必将实现。
责任编辑 刘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