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文艺天地 -> 正文

简谈网络主流文化与大学生信息价值观——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感

发布时间:2015-10-29    作者:城市建设学院 池昊闻    点击:     

遥想1946年在大洋彼岸的宾夕法尼亚的某个二层楼里围绕着一群密密麻麻真空管的莫奇利博士大概也想不到21世纪的的今天,网络已经作为主流文化活着每个人的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而作为马上就要踏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青年要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题记


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所言:存在即合理。那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普及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在另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两面性也时刻在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对一个泛滥的新兴事物放松警惕。虽然说网络是新兴事物莫过于有些老土,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的本身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改变自身的性质,令人捉摸不透,或许这就是在各界都很难给网络文化有一个名至实归的定义吧。

在这笔者自然也很难给大家一个很标准的答案,笔者从小生活的家庭中一直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到大学以前每周唯一的半小时上网时间都有父母如同军区门口笔直挺立的岗位军人站在我后面1~5米处监视,令我体会到父母爱的同时,也确实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大学中的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处于抱着手机置现实世界于无物的时候,如今看来实为不智。而有时学生工作结束后,急匆匆想要抢在在宿舍关门前进门的路上瞟到网吧里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麻木颓废的脸,和咋咋呼呼的脸在一排排密密麻麻排列的电脑前若隐若现,心中浮现起的也是种种的难言的酸楚。然而笔者现在坐在电脑前诉说着作为一个大学生对网络世界观的看法,一边满足的看着从网上分享来而省下一把费用的考研资料的时候,心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想法。

笔者拿出自己的小故事某种程度上可以以小见大网络作为一种常用的工具,而网络文化作为其的衍生物,其褒其贬一定与前者保持一致,而网络使用的正确或者错误,大部分取决于使用者的想法,没有错误的子弹,只有握错枪柄的手掌。然而现在网络世界错综复杂,心怀苟且之辈频出,所谓虚拟世界,重点就处于虚拟二字,美国曾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按钮将会引起电击击打一个陌生人的情况下,让两组蒙面和非蒙面的普通人进行测试,结果是蒙面的那组人按下按钮的概率大很多。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怎样,只是说在没有面对面,当身份都是谜的情况下,人的道德观念和恶念确实会随着朦胧的虚拟世界而提高,网络也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网络的花花世界与中国的主流文化冲击时,它的优势带来的同时也是另一种形态的消极面,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而眼观足下,当网络进入校园时带来了无数优便的时候,你是否也发现了光鲜背后的污垢呢?

大学生二十几年的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在校园内度过,虽然思维已经有了一部分的成熟,但是一方面和社会的黑暗面接触几乎为零、社会阅历停留于仅仅在教育角度,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判断是非观和社会价值观仍然处于可塑期,而18岁的成年期带来的并不是思想的成年,只是意味着行为的解放,而网络接触到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时,首当其冲的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扭曲和价值观收到冲击。这话虽然从同为大学生的笔者口中说出略有老气横秋之感,但在由于在学生工作时所站的位置的不同,看到的与想到的也略微和普通大学生也有略微不同。有例为证,如今的大学生犯罪大部分几乎都与价值观意识和网络有这不可推卸的关系。实例暂不枚举,笔者只是觉得大学生的三观在塑造期在随着网络开放的同时收到各个渠道的各种方面的事件会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网络正能量会引发大学生的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然而相反的,道德下限的或者说是思想扭曲的信息输入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时,很容易产生对现社会主义的优秀主流思想造成影响,尤其是网络中的自私自利不符合现如今社会新常态下的优良品格的内容,会对社会优秀品德主流意识带来危害。虽然在各大高校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重塑价值观的教育平台不在少数,但恕我直言,这些对于学生的帮助收效甚微,近段时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将目光转到了这块难解决的钉子问题上来,自07年初胡总书记以创新的方式整治网络文化到最近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网络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而同时在中国新形势下,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也为建设网络文化基础注入了一只强心剂,各省乃至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深度挖掘网络文化的优良品质,抹消网络中的不良影响。在社会的正确引导是青年走向正确道路的光明灯塔,相比国外的社会引导,中国与时俱进,在这个方面成功的走在了国际的先列。国家的因势利导一方面规范学生和网络方面的行为制度,填补这一块的法律缺失和让阳光照进这一块灰色地带,另一方面建立一系列优秀的网站,放入适合大学生兴趣的内容并填入有益于青年社会主义三观形成的文化知识,并给予大学生一个公平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一起分析生活中网络中的事,这方便社会管理层对于大学生的思维动态有一个适时的把握,同时拉近与网络文化的距离,帮助大学生提升各方面责任感,真正让大学生体会到网络的有利的一面。

当然笔者前面提到的大部分是社会责任,而作为一名大学生,这个细胞中重要的受体,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思考一下自身的所作所为呢?高唱赞歌的同时也要细嗅角落的灰尘。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已经在前几年的时间成为了高频词汇,笔者在这里想要讨论的是近段时间状况频出的一种现象:喷人。

喷人用学术性的角度来说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纠正”他人的三观,而当出现不符合自己立场的情况,就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想法去压制他人。咋一看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太大的事,好像就是网络上吵架罢了,笔者最开始对这种事情也觉得有些小题大做,然而孟子有言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近几年网上的各种流言以及显而易见的网络暴力都是因为这种小小的事情引发的,而在同时,尤其有些人把这些特质冠以智慧、言辞犀利、勇于发表意见等等的标签,实为不智。从以前的网上一言不合,无法从言语上击败对方,而产生“爆吧”(爆吧主要是指在贴吧内不停地发无实质内容的废贴等,阻碍了贴子的正常浏览以及正常回复速度,通常会影响到吧务人员对贴吧的正常管理,或者导致某个贴吧瘫痪。)现象,到现在某,明星微博上明星粉丝因为个人回复而集体人肉某人而酿成惨剧的现象。90后的新世纪青年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蓬勃的荷尔蒙激素促使着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这样耀眼的披风,显然在虚拟网络中更容易得到这种光环。再者因为前文提到的,在虚拟世界中,人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会直线下降,当大家的脸上都套着一个马甲,那如何畅所欲言都不会有影响的时候,再佐以自身的自尊和荷尔蒙,这种现状就会出现了。

这种现象从低端的网络论坛评论,还到略高端的知乎网站,无不充斥着内心渴望被人重视,好胜心强的人,真的要是讨论起来就是腥风血雨,网络上鱼龙混杂,正如蒋方舟所言:信息时代,阵营和立场日益清晰不可避免,先勿论喷子,朋友之间的分道扬镳也是在所难免的。人几乎无法说服别人,甚至无法对别人辨别自己——要认清这个事实。我知道很多网络暴力跟从者里,有这一大部分是我们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并不愚昧,其实叛逆的心也不从众,只是有这一颗想要证明的心。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矫枉过正,作为一个已经拥有基础文化的大学生,是不应该和一个网吧斜跨坐着的颓废男子以脏话交流的,看看你桌上的书籍,有没有油然产生一种负罪感呢。经由蒋方舟的话又提起亦舒有一段很有趣的话,这个世界中有一半喜欢我已经足够,因为剩下不喜欢的总有各种理由各成一派,已经不足气候,当你在网上和别人争论是非无法自拔,以手抚膺坐长叹,可惜不能把键盘搓成吉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陷入了和别人一样的思维方式去面对事情?有时候以退为进是一种更好的方式,也许循循善诱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呢?在网络中需要更高的责任心更需要自律的姿态,时刻以冷静的姿态面对网络文化的侵袭和他人的言辞。面对无理和无聊之人,要端正自身态度,思考对方和自身的差距,这样就会释然,而不会因为愤怒被带到沟里去了。以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以面对网络信息污染,做一个精神层面满足的新格局大学生。

即使网络文化仍存在种种的缺陷,但是其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确实满足了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对于生活中的需求,面对网络的种种,我们断不可因噎废食,怀着求同存异的想法去迎接这个虚拟世界。网络主流文化的进步需要社会中所有人思想格局的提升,和管理机构的维护和监控,现如今纷杂的网络世界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网络行为。;常言道:言语上的暴徒,必为生活中的病奴而作为校园中主人公的我们, 应该用理智和成熟作为在网络文化中遨游的铠甲,研读正确的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身,正确地在正确的场合对自身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这个世界。两者相为结合,才是正确推动培养新一代“四有”中国好网民的脚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社会正能量的接地气的作为。

责任编辑 刘梅玲

责任编辑:刘梅玲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