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 页 -> 领导论坛 -> 正文

解放思想  大抓落实

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五届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5    作者:校长 张灼华    点击: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记服务“国计民生”办学初心,认真思考和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这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师生高品质生活上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坚持以理论学习贯穿,以调查研究开路,以推动发展破题,聚焦党组织作用发挥、青年人才成长、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同题共答,学校19个问题清单全部按期完成整改,整改率为100%。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积极学习“浦江经验”,深入宿舍区、教研室接待师生,及时解决师生问题和诉求。开展“优化校内交通秩序”“老旧学生公寓提质升级”专项整治,校园环境持续改善。师生对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各项评价为“好”的比例均为100%。在衡阳8所高校主题教育讲评推进会上,学校作典型经验交流;全省主题教育推进会上,沈晓明书记肯定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中央主题教育第十巡回指导组组长、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张裔炯,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毛万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一光来校视察调研时,对学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这一年,我们毫不动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量质齐升。全年引育高层次人才58人(含国家级人才8人),引育博士235人。国家级人才培育获得突破,罗均利教授获批国家特聘专家,杨飞教授获批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6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41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医教研协同创新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反应堆核电源团队获评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核燃料循环化工团队获得湖南省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项目唯一创新团队。青年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4个,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成绩并列全省高校第一。

这一年,我们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夯实。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获专家组高度肯定。成为全国首批先进技术联培博士专项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至102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累计总数居省属高校第二。新增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数达到17个,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获批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一流网络安全院系示范项目建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立项116项,省级立项232项,省级项目立项数居省属高校第一。大学生学科竞赛取得国家级一等奖40个,省级一等奖95个。“核产业特岗”首次招生。毕业生总体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1.24%,居省属高校第二。

这一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水平有新突破。新增安全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覆盖。新增生物学/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ESI全球前1%学科数增至5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02项,同比增长36%,实现国自科重点项目立项新突破。获省部级自科类项目283项,居省属高校第一。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国家级社科项目获批数创历史最好成绩。科研经费合计1.807亿元,同比增长21.6%。获批“儿科罕见病”“先进核能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4件,实用新型36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项,移动式降氡装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笔专利许可费千万级突破。

这一年,我们奋勇前行,医教研协同创新蓬勃向上。衡阳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医学院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深化与广州实验室合作,开设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南华班”。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培育项目6个。附属妇幼保健院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名,获首批“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附属第一医院顺利通过湖南省三甲复审;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入选核辐射救治类国家应急救援队。

这一年,我们持续推进综合改革,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法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照章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规章制度清查,制度体系有效完善。纪检监察、财务、招投标与审计工作不断强化,内控联动机制更加有效。房产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益提升。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牢固。学历继续教育专项整治收到成效。统战、群团、校友等工作有新起色,成功举办建校65周年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广大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共计7100万元,达到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的目的。

这一年,我们持续改善民生,师生高品质生活成色更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化为高品质生活。雨母校区4万平方米新图书馆正式开馆,智能化、信息化设施满足师生高品质需要。新建2万平米学生宿舍投入使用,完成5栋老旧学生宿舍楼整体维修改造和3栋高层学生宿舍楼加装电梯工程,所有新生宿舍都焕然一新。公共教学楼实现教室空调全覆盖。完成14万平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棚改“南华里”建设推进顺利,7栋主体建筑平均达10层以上。开展“校内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校园交通秩序得到优化。积极推进校园美化绿化、学生活动场所、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等提质改造工作,师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全体南华人的团结奋斗。在此,向为学校发展辛勤工作、努力拼搏的全校师生员工、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为取得的成绩骄傲和自豪,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改革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师资队伍总量依然不足,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还需进一步充实和提高,高层次人才、学科领军人才、优秀青年骨干缺乏;教育教学改革还要加大探索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还有待加强;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科建设还需再发力,高水平学科和学位点还不够;有组织科研还要创新发展,国家级平台、国家级标志性科技成果还有待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执行力还要再强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还不够快;服务群众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民生保障还有不足,等等。对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尽心竭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4年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看到,全校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人才强校战略成效凸显,人才汇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活力迸发。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学校核心办学指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加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工作主线,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锚定“双一流”目标,紧扣核心办学指标提升,大力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贡献。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南华大学进一步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的意见》,贯通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一体推进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确定的10大专项工作、26项重点任务,认真做好典型案例收集、典型经验挖掘,巩固拓展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成果,全力争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验收为“优秀”。

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水平。加大辅导员选配力度,调整队伍结构,完善考核评价及职务职级发展政策体系。实施“辅导员职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力争取得湖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突破,获评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或最美高校辅导员。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和成长服务工作。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危机干预信息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百名辅导员千家行”家访行动。发挥学生党建联席会作用,推动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全覆盖。强化国防教育先锋队建设。深入推进“一站式”社区示范校建设。

做好本科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确保本科录取分数线核心指标排名在省属高校中有明显提升,主要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或排位有提高,普通物理类投档线进入省属高校前三,600分以上高分考生数保持省属高校前二。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努力做到80%以下就业率和10%以下升学率专业“双消除”,做到在国际组织的就业率和出国出境升学率“双破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省属高校中保持前二,应届毕业生出国境升学率超过1%,促进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工作。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加强国家级人才精准引育,加大海外优质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未来科学研究院海外专项招聘,举办“2024年度青年学者衡山论坛”,启动战略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攻坚工程,持续开展“进校引才100+”活动,实施青年博士专业化培养导师制及博士后倍增计划。着力引育高层次人才40人,优秀博士200人,扩大全职博士后招收。进一步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将师德师风考核列为人才引进、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评奖评优等工作的“第一关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选聘师德师风监督员,实施师德师风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引导教师以案为鉴,做到警钟长鸣。

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发展中心改革,统筹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提升。持续开展“教学名师”评选、“精彩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加强示范引领。举办各类科研能力提升讲座,加强培训交流。深入开展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能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力争实现全国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突破。加大教师国境外交流学习力度,扩大与国外大学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

(三)强化评估整改工作,把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落实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支撑度建设,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促改、促管、促强。严肃对待教学工作,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严格落实教学考评。坚决把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坚决把学分课时优化调整落到实处,坚决把教育教学国际化落到实处,坚决把教育教学条件保障落到实处。教学经费要连续三年增加3000万,用于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基础条件改善。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启动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分构成体系,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深化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更多校企共建课程和国际化合作课程,构建不同面向的课程模块,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实现国家级一流课程总门数达到省属高校前三。

持续推进“四新”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医教研协同,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工作。加强工医交叉、文工融合、文医渗透,瞄准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变化,面向相关专业增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课程,增强学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加快推进教育数智化建设,大力推进专业、课程知识图谱建设,着力构建未来学习环境,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信息化。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出台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建立涵盖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全过程管理、学生学分认定、绩效考核等在内的制度保障体系。实施“课程培养+科研实训”协同培养模式,推动双创课程体系化,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通集成的多学科一体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加大科研实验室开放力度,支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力争实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突破。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扎实推进“三期”教学检查、校领导本科教学值班周活动、网上评教等,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督查与持续改进工作。加强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工作督导学习交流和联动机制,畅通教学监控信息实时反馈、整改、跟踪、再评价流程,切实形成教育教学持续改进的闭合循环。坚持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高质量做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

(四)加强内涵建设,把提升学科水平落到实处

全力推进学位点建设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博士点申报工作,力争新增博士点3-5个,专博有突破。培育ESI排名全球前5‰学科1-2个,新增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1-2个。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分层分类加强学科建设,精准促进学科出尖出峰,加速推进“双一流”核心指标突围。持续推进核科学与技术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基础医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医+核”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

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力争博士研究生招生达到120人,研究生总体招生2400人以上。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协调发展,优化培养体系和质控关键环节管理。积极参加湖南省高等研究院建设,促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推动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术活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确保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2%以上。

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好“辐射-线粒体和人类重大疾病”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参与湖南省“四大实验室”与湘江科学城建设,整合、重组及优化各级各类平台,激活平台创新活力。深入推进人文社科繁荣发展,加强智库建设,提升咨政服务能力。新增国家级项目立项120项,其中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力争突破10项,实现科研经费2.2亿元,进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力争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一等奖2项以上。

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创新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丰富转化形式。加强与省内和行业企业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省内转化率走在省属高校前列,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实施“双百工程”,实现横向科研经费较大幅度增长。

(五)持续擦亮医品牌,把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继续实施“免费医学生”计划,积极开展评估总结,巩固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深化“医+X”改革,加强基础医学(药学)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医生等培养,进一步提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在全国的排名。推进基础-临床融合发展,巩固拓展临床医学研究“4310”计划及实施效果。扎实做好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博士学位点申报和建设工作。

推进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荣军医学中心”。持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创建国家区域性产前诊断中心。大力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强化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附属医院绩效考核排名提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守住医疗安全底线,持续推进高水平附属医院建设。

(六)深化合作共赢,把开放办学落到实处

发挥共建优势。加强与共建部委联系汇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助力学校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平台和重要人才项目。瞄准区域优势和高端、重点产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建设产学研合作联合体。依托国家卫健委等五部委共建基础,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加强校友工作。进一步强化校友联络工作,规范指导各地校友分会的组织设置。聚焦“校友回湘”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平台作用,汇集校友之智,发挥校友之力,引领更多校友为地方经济、为母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和规范奖教奖助学基金的统筹。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留学生教育水平,加强对港澳台教育交流。签署更多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协议。加大教师国境外进修力度,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80人以上。吸引海外高端专家来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各类涉外项目立项数保持省属高校前三。探索本科、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实现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参加国际会议等学生数占在校生数比例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留学生年度招生人数超过100人。优化港澳台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加强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课程建设。

(七)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把提升综合改革效能落到实处

持续推进依法治认真落实《南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校园普法教育活动,推动普法与依法治校的有机融合。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完善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依法规范开展继续教育改革,做好转型发展工作。依法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校办企业管理与改革等工作。

深化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绩效考核体制机制,突出标志性业绩考核,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促进管理和教辅队伍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高水平成果产出导向,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水平、业绩和贡献为主体的分配要素。进一步加强岗位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完善校院两级分配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岗位薪酬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在全校开展“反浪费增效益”活动,切实提高房屋、设备使用效率。切实实施房产有偿使用管理制度、实施水电费用包干使用制度、实施二级学院经费总包干制度试点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要尽快优化调整,用足用够用活科研管理政策,进校科研经费要尽快达到一个亿。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与实验室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危化品泄漏事故安全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零事故。全面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做好科研用房及生活过渡用房安排工作,优化全校公房资源配置。推进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信息化建设,搭建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系统,完善房产管理系统。

强化财务、投标与审计工作。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提高财务治理效能。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零基预算,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达90%以上。做好学校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推进电子卖场的全面实施,加强招投标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合力作用,强化内控联动机制。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预决算绩效审计、工程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开展后勤领域专项审计。强化审计整改督查,实行“对账销号”机制,提升审计成果运用。

持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应急防控体系,推动“三防”建设提质升级。扎实做好保密工作。加强抵御防范宗教渗透,重点人教育转化工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多种类型的消防培训和反诈骗宣传。加强建筑、食品、实验室、消防等方面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争创“平安高校”先进单位。

(八)聚焦“急难愁盼”事项,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持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分批次做好本科教学实验室维修改造工作,改善本科教育教学条件;(2)持续做好老旧学生宿舍维修改造,重点改善致远园学生住宿条件;(3)按期推进棚改项目建设,完成主体建设和分房工作;(4)建设好雨母校区电动摩托车充电桩,满足师生需求,确保充电安全;(5)持续推动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场所提质升级,建好“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6)实施雨母校区二期电力增容,确保用电安全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7)推进校内家属区网络、电视等弱电线路规整,解决隔空飞线杂乱问题,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8)加强雨母校区图书馆智慧空间管理与服务,提高使用效率;(9)全面改造求是园学生食堂,加强食堂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质量,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师生用餐满意率;(10)雨母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全面开放。

各位代表,同志们,要完成好2024年工作任务,实现我们的目标,就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全面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二级单位党组织活力,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要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敢闯敢干。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清廉南华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尤其需要解放思想,敢于破解发展瓶颈,勇于创新。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高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更良好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团结一致,敢闯敢干,勇往直前,为实现南华大学跻身“双一流”高校行列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新闻网管理员

图说南华

视听南华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