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荷锋,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系主任。我校“企业高管团队中的知识(信息)管理:介质、机制及相关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工作至今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管理科学学报》、《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期刊15篇,CSSCI、EI、ISTP、人大检索等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荣获省市各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2012年参与指导我校MBA团队案例大赛,获得中国MBA中部联盟案例大赛一等奖。2012年指导的研究生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教学能力好、科研能力强、实践能力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一名从事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老师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在采访谢荷锋博士时,他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谢荷锋博士认为,作为老师,教学能力是根本,要以一种积极的、引导的方式去指导处于迷茫状态下的学生,让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也能找寻到人生的方向。他经常跟青年老师探讨,课堂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工管2班黄妙玲对他的导论课印象十分深刻。她说,聆听谢老师讲课,不仅能感觉到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而且教学十分严谨、生动。他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间仍然细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谢老师给学生讲授的《计量经济学》与《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最基础、最难懂的两门专业课,这是方法技术性的课程,也是管理学科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课程。但这两门课程非常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学起来十分费力。谢老师在讲课时,就用大量的实例来表述这些专业术语,给枯燥、沉闷的课堂带来了一汪清泉。
计量分析中“零条件均值假设”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知识点,课本上的统计函数表达式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既生硬又难懂。为了讲好该概念,谢老师以“大豆施肥与产量的关系”、“太阳伞与矿泉水的销量关系”等简洁的科学实验为案例,阐述实验控制的必要性,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零条件均值假设”其实就是简单地要求计量模型满足严格的实验控制条件。在讲到“伪回归”概念时,一个“喝水把池塘里的鱼喝死了”的笑话,令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
谢荷锋博士对于学术研究充满热情,只要是有关于学术方面的事情,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都非常热衷于与其交流讨论。他认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到学生,也能对自己有一个新的启发,甚至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2012级张晓霞说,“谢老师是属于那种思维非常灵活、观点非常新颖的老师,他脑子里经常会有一些很好的ideas让大家惊叹不已,更能启发大家的思想和学习。”
谢荷锋连续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层管理者流动的跨企业知识转移:机理、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为了克服特定研究情境的难题,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数据采集后面就下了一番苦功夫,经过精心设计和团队努力,分别从问卷调查、ERP沙盘实验模拟和网络数据库三个方面,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数据的搜集和交互检验工作。该研究成果预计不仅为企业在高层管理者遴选、雇佣、培训和使用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对于更为复杂、更为重要的高层管理者流动导致的管理资源跨企业转移问题的研究,作出了前沿性和基础性的贡献。
谢荷锋博士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要求十分严格。他每次都会主动提前与报到的新生联系,给他们指出研究方向与研究目标,指导学生提前做好学习规划,以快速进入角色。在寒暑假期间,他要求学生看文献、学软件,积累专业研究所需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并亲自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实地调查、网络数据库等收集数据。
周伟伟是谢荷锋博士带的研究生,刚来学校的时候,对学术研究并不热衷,心思也没怎么放在学习上,很多时间都没有呆在研究所,而是在外面玩耍,因此对谢老师这种严谨的态度未能适应。但就是一次论文事件完完全全地将她彻底改变。那是一次非常简单的论文写作,她收到谢老师的回复已经是凌晨4点,她非常惊讶谢老师对学生一篇简单的学术论文修改指导这么认真,还熬夜帮她改论文。面对这样一个对学生如此负责的老师,自己又怎会忍心不好好跟着学呢?如今,周伟伟对谢老师充满着感恩与感激。她说:“在我们的眼中,谢老师不像老师,而像朋友,更像长辈。在谢老师身上学到的远远要比书本上学到的多。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好老师。他不单单教我们怎么学、怎么做,更多的是传授给我们一种态度、一种思想,让我们从中不断地得到提升”。